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传播媒介的静态含义及动态交互式结构

发布时间:2018-04-30 22:07

  本文选题:文学传播 + 符号 ; 参考:《齐鲁学刊》2012年02期


【摘要】:文学与媒介的关系是文艺学研究的学科增长点,也是文学与传播学交叉融合的突破口。引入媒介的维度使文学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存在,把文学从线性循环的二维平面结构提升为三维立体式的交互结构。从静态分析来看,文学传播媒介并非单一的、固定的所指,表现为符号媒介和物质媒介的统一。从动态分析来看,媒介是文学传播活动中的能动性因素,在文学创作、文学流通、文学接受三个环节中通过媒介化过程建构交互式结构。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media is not only the growth poi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but also the breakthrough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imension of media makes literature a more complete existence, and elevates literature from a two-dimensional plane structure with a linear cycle to a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structure. From the static analysis, literary media is not a single, fixed reference, which is the unity of symbolic media and material media. From the dynamic analysis, the media is the active factor in the literary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s the interactive structure through the media process in the three links of literary creation, literature circulation and literary acceptanc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0;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一川;论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刘月新;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邦卫,李胜清;直面文学的式微——现代传播媒介与文学诗性空间萎缩的内在关系之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谭日纯;论《庄子》的“道”与“技”[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建中;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本土化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李经山;论“适”的审美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龙迪勇;试论叙事作品的意义生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赵建国;;论媒介即艺术[J];新闻界;2005年06期

7 王世朝;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功用主义思想[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池青;;中西诗学特有范畴的西中式阐释[J];求索;2006年01期

9 夏静;董仲舒与《诗大序》文艺思想之比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张邦卫,姜孝源;倾听文学的呻吟——探究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3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4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春桃;《二十四诗品》接受史[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段宗社;中国诗法论[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2 唐忠义;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丹;《上海宝贝》的文化背景探讨[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莺;先秦儒家《诗》学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晓青;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丹;论计算机技术对文学接受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军霞;社会学语境下的“小女人散文”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9 张秀莲;守护艺术的翅膀[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楠;文学主体间性论要[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庆;;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与互文阅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2 贺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象征本体论诗学探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仰海峰;现代艺术与符号拜物教——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田开忠;;浅谈现代媒介对文学的影响[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李珂珂;;话语权力在中国艺术中的呈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钟良明;新思想拒绝文化属性:一个文学的教训[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7 陈秀云;;当代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5期

8 郭昭第;文学:人类生命的寓言符号[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赵建国;;文学传播研究现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单小曦;邢红梅;;从再度创造到审美实现——谈文学传播与接受环节中的文学价值生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少波;关注拇指文学[N];人民日报;2005年

2 陈学广;文学教育:语言与图像[N];文艺报;2008年

3 颜新元 整理 甄巍 季海洋;现代生活的传统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古耜;读者:文学的上帝还是朋友[N];文艺报;2005年

5 商报记者 刘洋 原琳;我期待反“符号”作品的出现[N];北京商报;2009年

6 张经武;文学与传媒共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陕西师范大学 李永平;古典文学传播研究刍议[N];光明日报;2005年

8 ;“符号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易中天;新历史条件下文艺理论的创新[N];文艺报;2003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艺术含量是否大不如前[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伟;大众传媒的兴起与现代文学的发生[D];厦门大学;2002年

2 周姗姗;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宾;浅析人类的艺术创造[D];山西大学;2005年

4 田健民;浅论媒介变迁与文学演进[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之博;看图说话[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7 门孝伟;大众文学审美价值传播的问题及策略[D];辽宁大学;2011年

8 梁旭燕;论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波;艺术异化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蕾;我是他者[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26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26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