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在欧洲及美国的衍变
本文选题:杜尚 + 现成品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对杜尚1915年提出的“现成品”概念研究入手,分析“现成品”作为一个艺术史词汇的概念构成。发现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影响深远并曾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产生了不尽相同的艺术实践和美学观点。继而通过对同样兴起于1960年代的法国新现实主义和美国波普艺术相比较的研究方法,来阐释二者在挪用“现成品”概念过程中,挪用方式和观念传达这两个艺术本体问题上的差异性,并以大众文化与消费社会等社会学角度来揭示导致二者产生差异性的因素。最后本文旨在以“现成品”概念在欧美的衍变对比为鉴,启发性的探讨“现成品”在中国本土艺术和社会环境中,产生新的艺术形式的可能性,从而推动中国艺术自身逻辑的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finished product" put forward by Duchamp in 1915,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composition of "finished product" as a term in art history. It is found that Duchamp's concept of "finished produc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and has produced different artistic practices and aesthetic viewpoi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cultures in the same period. Then, by comparing the French neo-realism and American pop art, which also rose in the 1960s, it explains the process of misappropriating the "finished goods". The divergences of the two artistic Noumenon problems are conveyed by misappropriation methods and concepts, an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ifferences are revealed from the sociological angles of mass culture and consumer society. Finally, this paper aims to learn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finished produc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finished product" producing new art form in Chinese native ar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 itself logic.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军;;在波普艺术语言的因果链上[J];文艺争鸣;2011年08期
2 姬妮;;搏杀东京[J];少年文艺(上海);2006年S1期
3 贾弋;;小议现成品对当代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4 侯鹏;;公共艺术中的“现成品艺术”浅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5 贺万里;作为形态嬗变史的装置艺术[J];文艺研究;1999年02期
6 张勇;;杜尚与超现实主义[J];济宁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孙艳秋;;艺术与模仿之关系的历史考察[J];兰州学刊;2010年02期
8 崔丽娟;;游离于艺术之外的艺术——论杜桑的艺术人生[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孙艳秋;;历史视野下的艺术与模仿[J];艺术设计研究;2011年01期
10 李宾;试析后现代艺术对形式美的叛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2 刘桂兰;;43841份成品血复检符合率与血源管理的关系[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5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柯平;从禅宗公案来审视丹托的艺术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王林;雕塑的复制与转换[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程奕;在泰特追忆达达的似水年华[N];东方早报;2008年
4 汪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消除暴筋现象[N];中国包装报;2007年
5 李兵 李利中;油荒事出有因 太原可保无忧[N];山西日报;2003年
6 山东艺术学院 池灏;应运而生的综合材料艺术[N];美术报;2005年
7 嘉嘉;科技企业距世界名牌有多远[N];经理日报;2004年
8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程云端;开创大众文化繁荣的新纪元[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苏峰;正确认识大众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歌明;有意复杂艺术中的复杂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鲁晶;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辨识与大学生审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迎新;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8 専喜红;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走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海玲;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政治美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周宗伟;“高尚”与“卑贱”的距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晔;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在欧洲及美国的衍变[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黄U,
本文编号:1830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3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