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现成品”到“社会雕塑”——博伊于斯以人智学为基础的艺术观

发布时间:2018-05-04 21:52

  本文选题:博伊于斯 + 现成品 ; 参考:《世界美术》2013年02期


【摘要】:约瑟夫·博伊于斯(Joseph Beuys,1921-1986),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颠覆性的艺术家,以其制造的众多个人神话和艺术神话成为最令人费解的艺术家之一。有人称他为萨满教的巫师、先知,从宗教神秘主义或幻象启示的角度解释其作品;有人称他是狂妄自大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将他的个人经验神话化,用以说明他对主题和材料的选择。而实际上,博伊于斯是人智学的伟大实践者:一方面,他将"思"作为最本质、最原初的创造性力量,通过思考人将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改善自然与社会;另一方面,他泛化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提出"扩展的艺术观念"和"社会雕塑",将存在之事物、语言、行为、活动纳入艺术名下以"塑造"社会。博伊于斯的艺术活动包括有形的"可见艺术"和无形"不可见艺术",任何单向地考察都是片面的,本文从博伊于斯对杜尚"现成品"概念的背离入手,通过考察人智学认识论来分析博伊于斯的艺术观,及其理论核心"社会雕塑"之要义。
[Abstract]:Joseph Bhoi was the most creative and subversive artist in the 20th century from 1921 to 1986. He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uzzling artists for his numerous personal myths and artistic myths. Some call him a shamanistic sorcerer, a prophet, who interprets his work in terms of religious mysticism or illusions; others call him a conceited, extreme individualist, mythology of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Used to illustrate his choice of themes and materials. In fact, Bhoi Yu is a great practitioner of human intelligence: on the one hand, he regards "thought" as the most essential, the most original creative force, by thinking that man will obtain maximum freedom, thereby improving nature and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He generalized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concept, put forward the "extended artistic concept" and "social sculpture", put the existence of things, language, behavior and activities into the name of art to "shape" the society. Bhoi's artistic activities include tangible "visible art" and invisible "invisible art". Any one-way investigation is one-sided. This paper begins with Bhoi's deviation from Duchamp's concept of "present finished product". By examining the epistemology of human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Bhoi's view of art and the essentials of the core of his theory, Social Sculpture.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华沐;博伊于斯同访问者的谈话[J];世界美术;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春风;;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创作原则及背景解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范松华;简论在创造中不断升华的绘画艺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张玉泉,荣梅;针对高中美术教育 重新思考高师教学方式[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年02期

4 李琼艳;;从符号学角度解析德国平面大师乌韦·勒斯的海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晓翠;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种发展倾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彭婉寅;“标本”—作为一种艺术反思的契机[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 彭楠;北京地铁壁画考察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林;;哲人的思考[J];全国新书目;1997年08期

2 耿文忠;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些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3 袁志成;将禅宗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经营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崔晓明;试论安康市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向[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5 王磊;关于净化和规范社会用字的思考——从牌匾、橱窗用字谈起[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6 吴仲华;文科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7 陈秋风;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模式及其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8 陈强;关于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赖芸芳;从理解到理性的链接——论赵丽宏散文[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吕秀峰;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其朝;;学习《节约能源法》的思考[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宿明彬;;关于轻钢结构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200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程水源;;论湖北现代林业发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4 柏宁尔;颜翠微;周舒;;加快衡东现代林业建设思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4 产学研结合平台论文集[C];2009年

5 向邦发;;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的思考[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6 赵英霖;;脑出血中医治疗之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7 李炳炎;王珍;;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产业的思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辛允旺;;关于建立劳务分包市场的思考[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陈家富;;对乡镇船舶监管的思考[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叶航;王玉光;杜宏波;;艾滋病中医药研究相关问题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程;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思考[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2 于君;有机农业引发的思考[N];农民日报;2001年

3 陈守雷;我们需要哲学的思考[N];解放军报;2002年

4 庞小娟;让思考延伸[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惠琴;安启元的三个思考[N];中国贸易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吴珊红;关于“绿色”的思考[N];国际商报;2000年

7 ;引发出的思考[N];农民日报;2000年

8 慧聪商务网 供稿;关于B to B的思考[N];通信产业报;2000年

9 范恒山;温州立起后的思考[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通讯员 陈卫东;关于职业道德的思考[N];中国航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高华;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海平;绘画的“回归”[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张歌明;有意复杂艺术中的复杂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胜;构建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2 徐德胜;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思考[D];厦门大学;2006年

3 陶自沛;北京区域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谭淑玲;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视野中当代民族文化报道的思考[D];广西大学;2007年

5 陈德玉;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纪德;关于当前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勇;对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8 刘薇;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杨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吴勇;绘画中的“混沌”[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4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44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