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本文选题:中国典籍外译策略 + 文化翻译观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摘要】:中国典籍外译应重视译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与可达性,过度的异化只会阻碍原作的通达,导致文化的自我边缘化,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红楼梦》英译本翻译策略选择的解读以及译本在目的语社会的接受和反应证实了文化翻译观关于翻译与权力、意识形态的关系。钱钟书的"化境论"中的"诱"对我们今天的典籍外译很有启迪作用。在现有的接受环境下,中国典籍外译不必拘泥于译本的形式和深度,应先做出适度妥协,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心理期待,提供他们可以接受的跨文化产品,从而译出异化程度更高的作品。
[Abstract]:Foreig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ad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the translated text in the cross-cultural context. Excessive alienation will only hinder the access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lead to the self-marginalization of the culture. It is not conduciv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real sens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choice and the acceptance and response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ociety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translation view and power and ideology. Qian Zhongshu's "inducement" i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 of Chemistry" is very enlightening to our foreign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books today. In the present reception environment, the external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form and depth of the translation, but should first make a moderate compromise, conform to the aesthetic habits and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nd provide them with acceptable cross-cultural products. In order to translate the higher degree of alienation of the works.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专项课题“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WW3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赖yN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以CCTV-NEWS外宣语言及策略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2 谭惠娟;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国翻译;1999年01期
3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4 孙艺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年01期
5 张敬;;从霍译《红楼梦》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改写中的表现[J];中国外语;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芳;文化层面的异化讨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卢志君;;文学作品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刘芳佳;张景华;;从译者主体性看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段爱红;张慧琴;;协调论视域下译者主体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璐;;“满足读者需求”功能的张显和抑制——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变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朱贞翊;;英语电影片名创造性叛逆翻译对翻译审美原则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王丹凤;;浅议多元系统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清永;;中国翻译研究的借鉴与创造[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玉娟;;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习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唐发年;;试论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许洁;;论汉译日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以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春翎;;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清末闽籍翻译家严复、林纾译作探析其解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娴;;释意理论视角下《高老头》的两个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东升;;《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雅蜜;赵琳娜;;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毕澜潇;从伪译研究视角解读《第三只眼睛看中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蔡雯;目的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俊伯;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卫阳;从英译古诗看“目的论”之缺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肖光亮;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淑芳;从语用对等角度研究圣经习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曲肖玉;法律文本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其翻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应猛;;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0年10期
2 黄煜;郑越;;CCTV-NEWS与平衡报道[J];电视研究;2010年09期
3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张志洲;;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J];红旗文稿;2010年14期
5 李煜;;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世界;2010年08期
6 赵琼;;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数字翻译反思——从霍译《红楼梦》中的两个译例说起[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魏瑾;汪小英;;译者介入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变异[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静;文化比较与译者的文化取向——《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英译本对比研究[J];求索;2003年03期
9 黄琪;刘颂;;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红楼梦》译介的操纵[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曼;;杨宪益与霍克斯的译者主体性在英译本《红楼梦》中的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巨;秦中书;;阐释过程中译者的空间与限度[J];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01期
2 温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翻译主体[J];作家;2011年04期
3 周景刚;;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视角[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4 李晓岩;;女性主义与译者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王晓敬;杨琪;;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林区教学;2008年08期
6 胡晓宇;;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刍议[J];作家;2010年06期
7 黄仕梅;;试析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比较短篇小说《苍蝇》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8 王晓敬;;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汪璧辉;;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看译者主体性——以《阿Q正传》的莱尔译本为例[J];文教资料;2010年06期
10 吴海军;;论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韵菲;;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粉保;;论《金瓶梅》转译本的“传真”与“失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映先;张小波;;格式塔意象翻译:从大观园到太虚幻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德用;;《红楼梦》中女性体态语的阶级性及其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守运;阮传森;史彩娥;;曹雪芹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韩福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时空透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朴素;谁动了我们的文化奶酪[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任晶晶;“红楼之最”环球行大型艺术展启动[N];文艺报;2006年
3 程曾厚;翻译家的“爱”与“恒”[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苏比;跨文化语境的比较文学[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熙涵;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N];文汇报;2007年
6 韩浩月;被遗忘和被怀念的[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8 伍斌;“城市舞蹈”长袖善舞[N];解放日报;2006年
9 王蒙;文艺与异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王安忆;小说的当下处境[N];文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袁丽梅;语境·译者·译文[D];复旦大学;2012年
5 齐海英;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D];苏州大学;2006年
6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灵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解读《红楼梦》两译本[D];西北大学;2005年
2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蒲姗姗;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郎力理;从阐释学角度看《孙子兵法》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西南大学;2011年
6 莫秋月;解构主义视野下林译小说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羽;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译者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讨中国古诗词意象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吴晓冬;译者主体性视野下的鲁迅小说英译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颖;张谷若所译《还乡》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46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4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