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比较文学的“再生”与发展
本文选题:比较文学 + 再生 ; 参考:《理论月刊》2013年09期
【摘要】:20世纪是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比较文学在这个理论浪潮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比较文学的"再生"和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必须要超越文学的疆界,但超越文学不是为了逃离文学,而恰恰是回到文学,其结果不是为了消解文学而是为了发现文学的新的成长点———即建立一种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新的比较文学。这种比较文学将会逐步发展成为疆界扩大、内容丰富、开放性的世界文学。在进一步详细探讨比较文学的发展策略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终将为全球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Abstract]:The 20th century is a time when all kinds of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 emerge in endlessl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in this theory wave. How to face the reality, meet the challenge and explo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literary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must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of literature, but transcend literature not to escape literature, but to return to literature. The result is not to dispel literature, but to discover the new growth point of literature-that is, to establish a n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culture. This kin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ll gradually develop into a world literature with extensive boundaries, rich contents and openness.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cultural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资助(CIT&TCD201304011)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SM20131003100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多元文化中的文学、文化、翻译研究”项目资助(PXM2013_014221_000026)
【分类号】: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丹;;论后现代语境下比较文学的文学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必录;钱荫愉;;外国文学·翻译文学·比较文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3 曹卫军;;文学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4 胡燕春;;论雷纳·韦勒克的比较文学本体视域[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何云波;;跨文化视野中的跨学科研究[J];文学前沿;2005年01期
6 胡燕春;;雷纳·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学科本体论述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杨洪承;;借鉴·探寻·建构——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理论基点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1989年06期
8 王宁;;比较文学学科的“死亡”与“再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9 何庆机;;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空间”:一个立场与三种“他者”[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10 裘倩倩;;跨越的不仅是语言——试论文学与政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2 吴晓都;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秋轩;文学影响力的多样形态[N];文艺报;2010年
4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7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8 范玉刚;对人的全面深刻理解是评价文学的重要尺度[N];学习时报;2011年
9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文学之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龙玉霞;走向人类学诗学[D];浙江大学;2010年
9 余宏;论“过度诠释”[D];扬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邱晓;历史叙事的文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小艳;对中国古典诗歌在庞德的《华夏集》中的再生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艳;从文学惯例探究文学性[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8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4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