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中的“同时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6-11-22 07:05

  本文关键词:文学作品中的作者与作者形象——试比较维诺格拉多夫和巴赫金的作者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9年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中的“同时性”问题

赵杰  

【摘要】: “同时性”问题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其哲学、美学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伽达默尔对美与艺术的思考,都包含在对历史流传物即文本的理解当中。在他看来,文本是沟通过去与现在的中介,通过理解,它与每个时代之间获得一种同时性。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释学为切入点,从此在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特征开始论述,紧紧围绕“同时性”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具体阐述了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视野、解释学美学视野中的“同时性”理论以及“同时性”理论与西方后现代诗学的空间化转向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同时性”理论的影响与意义。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中的“同时性”问题 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海德格尔开创的现象学的时间性学说对后来伽达默尔思想的影响。由于此在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特征,寓示着此在本身就包含着过去,曾在与当下是同时性的,这一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伽达默尔;并具体分析了伽达默尔关于理解、关于对话与“同时性”理论的关系,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对话,通过对话,文本实现同时性。该部分还论及了“对话”理论的代表人物巴赫金,指出其包含在小说理论中的时空观念的实质,就是同时性。 第二部分: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中的“同时性”问题 解读伽达默尔关于文本的同时性问题。这一部分主要从“同时性”与作为游戏的艺术、“同时性”与作为象征的艺术、“同时性”与作为节日的艺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来描述艺术作品的时间性,指出同时性是艺术作品本真时间、属己的时间的实现。关于游戏、象征、节日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关于艺术作品的理解问题,论证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实质就是真理发生的方式;游戏、象征、节日共同确立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三者之间有着相通之处。 第三部分:“同时性”理论与西方后现代诗学的空间化转向问题 探究“同时性”理论与西方后现代诗学的空间化转向之间的契合之处。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后现代诗学中开始出现空间化倾向,这为“同时性”理论提供一个总体性的理论背景;同时,这一空间化倾向反射到文学艺术中,有力论证了“同时性”理论对后现代文学艺术解释的有效性。但二者之间存在区别:“同时性”理论是以解释学角度为阐入点,从理解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来阐述的,而后现代诗学关注的是文本自身的空间形式。在这一部分,除了论述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外,还分析了“同时性”理论的影响与意义,揭示出笔者研究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一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中的“同时性”问题11-22
  • (一) “同时性”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释学11-13
  • (二) “同时性”与伽达默尔关于“理解”的真理观13-16
  • (三) “同时性”与对话理论16-22
  • (1) 语言与对话17-18
  • (2) 巴赫金、伽达默尔的“对话”理论与“同时性”18-22
  • 二 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中的“同时性”问题22-30
  • (一) “同时性”与作为游戏的艺术23-25
  • (二) “同时性”与作为象征的艺术25-27
  • (三) “同时性”与作为节日的艺术27-30
  • 三“同时性”理论与西方后现代诗学的空间化转向30-35
  • (一) “同时性”理论与空间化转向的契合点30-31
  • (二) “同时性”理论与后现代文学艺术中的空间化转向31-33
  • (三) “同时性”理论的影响与意义33-35
  • 结语35-36
  • 注释36-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业伟;;试论伽达默尔艺术作品时间性概念[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云梅;审美的瞬间——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时间意识探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姚力,蒋云峰;大众文化的时间困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杨增和;思想张力与话语悖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后现代主义诠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陈祥明;存在·理解·言说——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6 刘进;;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7 白雪;;伽达默尔诠释学中艺术存在方式述评[J];文艺评论;2007年02期

    8 周宪;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J];哲学研究;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孙邦金,申定宝;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之路——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谈起[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健;互联网与文学的拓展[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祖;;《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批评的症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10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贤·霍希曼;庄子与伽达默尔:忘己与体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贺奕;不幸的类比:“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国市场[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5期

    3 刘进;;论雷蒙德·威廉斯对英国现代文学的空间批评[J];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4 岛子;怀疑的诗学及其差异──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比较[J];外国文学;1995年06期

    5 袁可嘉;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1期

    6 徐宏力;论后现代主义的无深度文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陈晓明;;后现代:文化的扩张与错位[J];上海文学;1994年03期

    8 梁燕城;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2期

    9 布尔迪厄 ,包亚明;文学场及知识分子的功能[J];天涯;1997年02期

    10 陆扬;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蒲英;;论阅读对话教学策略[J];语文知识;2008年03期

    2 蓝彬;;谈文学阅读的对话本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2期

    3 梁惠娟;;政治与文学:互渗互动中相勉而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程金海;;对话美学思想的现代先驱者[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彭红;李永国;;医患沟通障碍的现象学诠释及对话调适[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12期

    6 牟敏;;对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理解与使用建议[J];甘肃教育;2011年21期

    7 张利影;论“狂人”形象的现代主义诗学特征[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李玲;;女性文学主体性论纲[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黄玫;;文学作品中的作者与作者形象——试比较维诺格拉多夫和巴赫金的作者观[J];俄罗斯文艺;2008年01期

    10 王铭玉;;语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观照[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伟敏;单毓强;贾忠;封光华;;同时性多原发性大肠癌12例诊断和治疗[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欣;黎庶;张立娜;金安玉;王雅丽;;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临床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庄桃燕;;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4 杜世回;;理解和应用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建美;;中专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朱清毅;顾晓箭;袁琳;张犁;张平;卢子杰;徐彦;黄卫周;张扬;马隆;;腹腔镜下肾脏、膀胱、前列腺同时性三原发癌根治性切除术[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倪新初;孙苏平;张旭光;于静萍;王坚;李毅;;12例多原发癌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黄丹丹;;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宗桧;李吉昌;苗瑞政;靖昌庆;;B超在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韦恩霞;;等待[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记者 李卫中;[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3 杜非;[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赵子平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万泽刚;[N];科技日报;2000年

    5 晓;[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记者 管克江、李琰;[N];人民日报;2006年

    7 任小林;[N];中国冶金报;2000年

    8 任小林;[N];中国冶金报;2000年

    9 许定雄;[N];中国石油报;2000年

    10 记者 刘畅;[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丽琴;道之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玉良;历史、理解与真理[D];复旦大学;2008年

    7 苏贵民;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丁彭;多灶性喉鳞癌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杰;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中的“同时性”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爱华;艺术博物馆的对话式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彭丹;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浩;走向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小燕;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继雄;对高教05版《学校体育学》呈现现象的理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柳福提;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芳;“存在”的真理与“理解”的真理[D];安徽大学;2005年

    10 张琳;互动教学法指导英语听力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作品中的作者与作者形象——试比较维诺格拉多夫和巴赫金的作者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