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历史流传物在语言漂移中的传释——文化实践解释学阅读札记之三

发布时间:2018-05-09 21:45

  本文选题:历史流传物 + 阐释共同体 ; 参考:《学术研究》2013年12期


【摘要】:作为历史流传物的文学作品是怎样在语言的漂移中传释的,这是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问题。每一时代都有其主导的时代话语,在历史的承传转移中,依次表现为不同主调的时代话语。每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表现为不同的民族话语,其主导理念也在变化中。地域话语强调地理范围内话语的共同性,强调其共同话语与其他地域文化话语相比的独特性,以之构成地域话语的主导面。历史使语言同时处于意义缺失与意义超载的矛盾状态,而阐释共同体则是文学意义生成中语言的历史具体性和延展性运演的功能载体。
[Abstract]:How literary works, as historical objects, are transmitted and interpreted in the drift of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gener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Each era has its dominant discourse of the times, an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transmission, it is shown in turn as the discourse of the times with different main tones.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national discourse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its dominant ideas are also changing. Regional discourse emphasizes the commonality of discourse in geographical scope, and the uniqueness of common discourse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al cultural discourse, which constitutes the dominant aspect of regional discourse. History makes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in a state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ck of meaning and overload of meaning, while the interpretation community is the functional carrier of the historical concreteness and extensibility of language in the gener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非“时代”[J];新东方;2001年06期

2 耿传明;大动荡时代的个人性话语与时代话语——20世纪“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童姗,童伟民;个人话语与时代话语的消长——论曹禺的创作道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吕婷婷;;略谈卞之琳客居延安时的诗歌创作[J];邢台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士军;;感受文体学: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丘桑;普希金:在历史积淀与时代话语的激活中——评张铁夫等著《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J];俄罗斯文艺;1998年01期

7 金元浦;;论历史流传物的语言性[J];文艺研究;2007年01期

8 杨蓓蓓;;《雷雨》在当代的影视生成[J];华章;2011年13期

9 张慧;;让学生自由地作文——把虚构的权利还给学生[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10 罗钢;;历史与形而上学的歧途——王国维与常州词派之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大洋;民生新闻与时代话语[N];甘肃日报;2005年

2 颜志晖;知识分子的独白与呐喊[N];兰州日报;2005年

3 朱清华;卡通文化与文化卡通[N];文艺报;2001年

4 ;生活在网络与人文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颜志晖;知识分子的独白与呐喊[N];中国邮政报;2004年

6 记者  穆广田 通讯员  王华晶;在传承中创新[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李星;古老小镇的深邃历史和时代命运[N];文艺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 黄小慧;今朝祭孔 意在招商?[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9 新华社记者 齐紫剑 李国田 本报记者 蒋安全;湄南河畔话合作[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王美玉;传记影片独占一隅[N];中华新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苏美妮;灵魂漂浮与人格矛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红;中国当代“成长小说”论略[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杨芳;消费主义时代的革命奇观[D];复旦大学;2010年

3 黄海峰;骑楼与建筑文化比较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4 邬红梅;《无名书》追寻母题探讨[D];郑州大学;2007年

5 冀爽;从少数民族文学的读者反映进行话语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6 杨积广;清末新政禁烟运动的民众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裘文意;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解读[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玲;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晖;时代冲击下矛盾的女性世界--谈白朗文学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阳;知识女性与革命话语之间的困惑[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7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67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