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的重述:戏仿的转述机制分析
本文选题:戏仿 + 变调的重述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转述是戏仿运作的典型机制之一。戏仿在对他人话语或源文本叙述的转述中介入转述者的不同叙述角度、价值立场和评价语调,从而改变源文本的叙述方向和主题意旨。它常常赋予源文本中"沉默"无言、没有话语权力的人物以自由地表达和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同时选择异常叙述者通过特殊的、反常的叙述视点带来一种陌生化的"震惊"效果。戏仿的转述反对那种对事物、事件和世界的片面化理解和把握,反对一种单一的、绝对的、权威的"客观事实"或真理,坚持一种多元化的、相对化的和视角主义的方法和立场来认识和解释世界。
[Abstract]:Paraphrase is one of the typical mechanisms of parody operation. Parody interferes with the narrator's different narrative angles, value stand and evaluation intonation in the narration of other people's discourse or source text, thus changing the narrative direction and theme of the source text. It often confers on the source text the right to express and make its own "voice" freely, while choosing the abnormal narrator to pass through the special, silent and unutterable characters, who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express and make their own "voice" freely. The perverse narrative viewpoint has a defamiliarized "shock" effect. Parody reports oppose th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ings, events and the world, oppose a single, absolute, authoritative "objective fact" or truth, and adhere to a pluralistic approach.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world by means of relative and visionist methods and positions.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文艺学院;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萍;;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邵萍萍;廖小云;;浅析《化身博士》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陶媛媛;;成长小说视角下的《简·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刘明明;;书信体小说的独特叙事魅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唐妮亚;;浅谈文学的对话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牛光夏;;电视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民间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珍;;跨文化传播视野中体育交往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兼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问题视域[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玮;新闻戏仿现象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徐一婷;“他者”在歌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戏仿红楼题荷花[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年07期
2 张s,
本文编号:1885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8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