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与狮子——鲁迅与森欧外小说创作之比较
本文选题:鲁迅 + 森欧外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鲁迅的小说创作受到日本作家森欧外的影响,森欧外的文化启蒙思想影响了鲁迅,使鲁迅的小说充满了反封建精神,并深刻揭露心理病态,他们常以知识者第一人称的角度叙写故事。鲁迅的历史小说采取"言必有据"与"随意点染"的写法,与森欧外的尊重历史与摆脱历史的两种倾向类似。森欧外成为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开拓者。
[Abstract]:Lu Xun's novel crea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Japanese writer Mori, whose cultural enlightenment thought influenced Lu Xun, which made Lu Xun's novels full of anti-feudal spirit and deeply exposed psychological morbid. They often tell stories in the first person of the intellectual. Lu Xun's historical novels adopt the writing of "the word must have the basis" and "at will",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wo tendencies of respecting the history and getting rid of the history. Mori became a pioneer of romantic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while Lu Xun became a pioneer of realism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 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项目
【分类号】:I106.4;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剑龙;;世界格局中都市文化比较的意义与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国栋;论《野草》爱与憎的悖论语境[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2 张颐武;第五代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J];当代电影;2005年03期
3 税海模;《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跨文明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柯贵文;论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杨剑龙;;揭示华夏民族双重的精神悲剧——重读鲁迅的《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平;论权势权威型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丽华;论鲁迅杂文的成就[D];西北大学;2004年
2 是莺;论鲁迅的文学史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3 封建华;小学语文中鲁迅教学的反思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曲玉芝;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谐趣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阳敏;论莫言小说的乡土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宇;鲁迅小说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陈蘅瑾;文化秉性和精神气质的传承与显现[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洁;一个沉默者的反抗[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巍;;鲁迅与比较文学浅析[J];华章;2011年17期
2 孙晨;;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付飞;;《狂人日记》之比较[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4 金博雅;;鲁迅和梁实秋的文学翻译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韩丹丹;;背道而驰还是殊途同归——目的论视角下林纾与鲁迅翻译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金博雅;;浅析鲁迅的文学翻译目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7 朱宏伟;;生命的移植——鲁迅《药》和芥川龙之介《湖南的扇子》比较[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4期
8 丁长永;;人间的憧憬与天国的沉溺——《好的故事》与《蔚蓝的王国》比较鉴赏[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9 周战军;;鲁迅与马克吐温作品中讽刺手法比较(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王东风;;“《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洛汀;;文艺家岂可不问政治[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2 齐爱军;;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的继承与独特贡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4 李国华;;“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略论市场经济下文艺批评家的品德人格修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林建煌;;中国气派 中国风格——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许雨浓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雯丽;;浅谈人文精神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冯智强;;学者型翻译家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宏梁;;艺术不是迷信和伪科学的婢女[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郁烈;互文的可能性[N];甘肃日报;2004年
2 敖忠;诗人应当是怎样一种人?[N];文艺报;2000年
3 郑国庆;现代文学的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孟繁华;重新面对伟大的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5 《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 张杰;国外鲁迅研究三重镇[N];天津日报;2005年
6 ;鲁迅艺术文学院[N];人民日报;2007年
7 王富仁;内部比较与外部比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泸县九中 邓洪容;把握抒情载体 体悟作者情感[N];泸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悠扬;唤回那些消逝的“文学课堂”[N];深圳商报;2009年
10 王干;文学与疾病[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天;庞德与鲁迅“非通顺”翻译之比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光泽;中·韩新文学史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3 金巍;鲁迅与韩国作家玄镇健小说中新知识分子形象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8年
4 金巍;鲁迅与玄镇健小说中新知识分子形象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8年
5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讽刺艺术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6 朱淑芳;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与鲁迅的文艺观[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红雪;论鲁迅与卡夫卡作品中的“小人物”[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永一;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小霞;乔伊斯与鲁迅短篇小说共同之处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石素文;活着的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4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6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