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与夏目漱石的《梦十夜》——基于一种事实性的考察
本文选题:野草 + 夏目漱 ; 参考:《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04期
【摘要】:正鲁迅《野草》与夏目漱石《梦十夜》的影响关系,多有学者论及,但多集中于文体、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于事实性层面,涉及不多,因而对二者影响关系的事实性探讨,近乎无迹可求。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探索,尽可能提供一些事实性的论证。夏目漱石被日本人称为"国民作家",鲁迅在中国被誉为"民族魂",都是各自民族伟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 Xun's < weeds > and Natsume Soseki < ten nights > has been discussed by many scholars, but the similarity of style, thought and idea is not much involved in the factual level. Therefore, the factual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almost no trace. 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and provide some practical arguments as far as possible. Natsume Soseki is known as the "national writer" by the Japanese. Lu Xun is known as "national soul" in China.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向远;鲁迅的《野草》和夏目漱石的《十夜梦》——散文诗的文体学的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01期
2 刘柏青;;鲁迅与日本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强;;夏目漱石《梦十夜》第八夜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李涌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定位及其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李涛;;论周作人的审美主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韩晓;胡环;;白桦派文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5 孟晖;;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6 张春雨;周作人其人其文——论周作人《生活之艺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高亚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民俗叙事与怀旧书写[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何以形成新型传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布小继;陈方竞;;周作人的“十字街头的塔”与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多种可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庄萱;周作人中庸思想的文化渊源与历史评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5 陈文辉;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6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7 徐敏;中国现代小说史书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玉洁;作家生态位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生态意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庄萱;过渡时代的炬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鹏;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小莲;“十七年”儿童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晓;地域文化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D];暨南大学;2011年
4 肖丽峰;单纯者的辉煌[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秀娟;论“十七年”儿童小说中儿童形象的重塑[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吉开金;新诗的求“真”与求“诚”[D];温州大学;2010年
7 崔淑娴;新文学语境下的周作人旧体诗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杨琛;周大新乡土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丁纯;论《野草》的生命美学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毕磊;梁遇春小品文的外来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69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6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