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传统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选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 美学问题 ; 参考:《文学评论》2012年05期
【摘要】:正"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暨"美学与艺术:传统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8—21日在徐州汉园宾馆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江苏师范大学主办,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Forum" and "Aesthetics and Art: tradition and Contemporary" was held in Xuzhou Hanyuan Hotel from May 18 to 21, 2012. The symposium was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敬;周佳;;“全球化与比较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2 王为群;李明;;“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3 包兆会;;“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0年12期
4 谭少茹;杨黎红;李辉;;“21世纪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5 李轶南;;超越技术主义 提升艺术精神——“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艺术;2010年04期
6 周计武;;“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7 ;“21世纪全球化研究的前景与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8 李恒田;中西学者的平等对话:“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9 罗良功;;“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1期
10 ;艺术理论[J];全国新书目;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光召;;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松泉;;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贡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黄永林;;“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致辞[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李心峰;;新时期艺术生产论及其理论意义[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诚;万娜;;“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综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欣信 王凯;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N];美术报;2005年
2 丁国旗;消费语境中的文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周红;对话与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曾静 肖海鹰;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策略[N];光明日报;2001年
5 ;“符号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石一宁;改革推进了艺术研究[N];文艺报;2003年
7 廖君;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公开征选形象大使[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陆璐;形成艺术科研教育创作三足鼎立发展格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顾维洁;谁来赞助中国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李峰;67件千万元中国艺术品意味着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承;高友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4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虹;论南洋四国的中国艺术(1644-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娅林;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3 王凡;“舞”:中国艺术的审美基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洪秀芸;隔世重洋的叛逆女性解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康萨依;比较文学潮流运动的历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志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女性意识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世伟;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艳坤;重庆抗战戏剧与美国反法西斯戏剧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勇军;李渔短篇小说与薄迦丘《十日谈》叙事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2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7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