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西方超文本文学的后现代思想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4 03:47

  本文选题:超文本文学 + 西方后现代主义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摘要】:超文本文学以其独特的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文学界的极大兴趣,在借助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极大地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在整个超文本文学的关键点上,节点、链接、网状结构都与后现代主义"原"、"星座"、"块茎"、拼贴、蒙太奇等等隐性相通,在断裂线性结构与重构创作过程中,超文本文学的叙事方式发散与离解,其现代传媒手段融入的主体性创作与碎片拼贴形成了与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隐性相似,其思想意识非中心、非主流、非正统,潜在反叛传统、变异、扭曲、幽默与穿越,是不定性的多元思想指向,在文学理论的几个关键点上揉碎了时空与各种手法,超文本文学也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隐性形态。
[Abstract]:Hypertext literature, with its unique form,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literary circles since its birth.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network technology, hypertext literature has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ordinary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key points of the whole hypertext literature, nodes, links, network structures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post-modernism "original", "constellation", "tuber", collage, montage and so on. The narrative style of hypertext literature is divergent and dissociated, and its modern media means' subjective creation and fragment collage form a recessive resemblance to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 and its ideology is non-central, unmainstream and unorthodox. The latent rebellion against tradition, variation, distortion, humor and traversing is the direction of indeterminate pluralistic thoughts. It crumbles time and space and various techniques on several key points of literary theory. Hypertext literature is also a recessive form of western postmodernism.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
【分类号】:I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生;;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宏大叙事的误读与反思[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2 黎珏辰;;当代中国艺术的内在矛盾与出路[J];作家;2011年1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崔志远;如何认识我国当今文学走向?[N];文艺报;2005年

2 解放军艺术学院 张婷婷;历史的巧合与误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焦艳玲;我国对外美术展监督管理须加强[N];市场报;2006年

4 王兆胜;作家与评家[N];光明日报;2003年

5 钱海源;行为艺术与中国前卫艺术之批评[N];美术报;2001年

6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张炯;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7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顾问、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教授 何怀硕;不合时宜,且谈“艺术”与“评论”[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模永;中西反阐释理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园园;消费时代的“审美救世”与艺术人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雪莹;数字超文本小说的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瑾;博尔赫斯对先锋派小说家格非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刘璐;传媒语境下文学悲剧精神的危机与建构[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75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75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