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弗米尔“目的论”中文学翻译的开放性阐释
本文选题:弗米尔 + 目的论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弗米尔的目的论跳出语言的桎梏,从更广阔的行为理论范畴研究翻译,提供了解决翻译流派分歧的新视角,避免翻译研究因流派之争边缘化。目的论允许同一文本存在不同的平行译本,这种开放性为文学翻译提供了较大的再创造空间,目的结合忠实成为经典模式。从态度意义的子系统入手,分析原文和译文的态度资源,揭示目的论指导翻译文学语言深层次人际意义的独到之处。
[Abstract]:Vermeer's Skopos Theory jumps out of the shackles of language and studies translation from a broader category of behavioral theory.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resolve the differences of translation schools and avoids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due to the controversy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allow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parallel versions of the same text. This openness provides a great spac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to be recreated. Starting with the subsystem of attitude mea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ttitude resources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and reveals the originality of Skopos theory in guiding the profound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the translation literary languag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科学研究项目(10C0715)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青华;;从接受美学视角解释异常翻译现象[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周文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双性同体概念[J];学海;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恬;;从《傲慢与偏见》的译本看文学翻译的语义连贯性[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宋葳;姜炼;;《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J];飞天;2009年16期
3 兰香香;黄远鹏;;从求婚片段比较《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邹利民;王静;;关联与反讽话语翻译——以《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话语翻译为个案[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周恬;;文学翻译中的语法连贯性初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瞿平;宋晓丹;;浅谈奥斯丁作品中18世纪女性的婚姻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7 曹丽霞;;儿童文学翻译译者的双性视角——Daddy-Long-Legs两译本比较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8 解燕;马功文;;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吴军政;刘丹红;;浅谈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琼州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兰香香;黄远鹏;;自爱者被人爱 《傲慢与偏见》中所折射出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婚姻革命[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谢志娟;顺应论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张英;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海卿;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林玲;论汉语语气助词在英译汉中的妙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吴娟;英汉动词性替代和省略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东;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6期
2 马风华;从译者角度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杜世洪;;从个案出发看“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4 郭笑梅;双性同体的新女性——简·爱形象新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张淑媛,冷惠玲;试论判逆诗人卡明斯的实验主义诗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2期
6 钱宏;;运用评价理论解释“不忠实”的翻译现象——香水广告翻译个案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穆雷,孔慧怡;翻译界:男性的一统天下?——香港女翻译家孔慧怡博士访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徐艳萍,杨跃;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叶洪;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及其翻译[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周文革;匡曼丽;;彰显女性身份 突出女性声音——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学恒;;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现象[J];名作欣赏;2010年33期
2 柳晓辉;;目的论与《红楼梦》中“护官符”两个英译版本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3 陈锦阳;;从《简·爱》的两个中译本看文学翻译策略[J];作家;2010年18期
4 刘晓丽;;试论文学翻译中的功利主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庞艳艳;;文学翻译目的层面上的译者主体性[J];考试周刊;2008年07期
6 吕凤仪;何庆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适用性的学理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徐静;;浅析文学翻译中目的论的适用性——以《浮躁》英译本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4期
8 于嵩楠;;功能翻译学目的论与文学翻译[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刘X;;从目的论看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J];电影评介;2009年23期
10 赵丽;龚志强;;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书名的翻译[J];考试周刊;2008年4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祖瑛;;目的论在当今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7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9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3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张曦;目的论视角的庞德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平;目的论视域下的康德历史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8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9 倪胜;《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袁毅;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奕;文学翻译中的功能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石开妍;从阐释学和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和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文书;“改写”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D];西北大学;2009年
6 贾鹏;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7 y囂煜,
本文编号:199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9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