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
本文选题:法律与文艺 + 判词艺术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中国古代判词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判词从语体上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从语言形式和风格上可分为骈判、散判和花判,从使用主体上可分为批词和判词、审语和判语。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之五.杀人短片"中,对作为宗教戒律的"不可杀人",作了全新的现代阐析,由此也引出一个文艺与法律的关系的问题。法律有它自身的立场,而艺术的叙事也有它特有的逻辑。但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这是《"不可杀人"的现代阐析》的基本观点。《论后现代挪用艺术的法律保护困境》则认为,依据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二分原则,借用已有作品表达进行再创作的后现代挪用艺术要么被拒之于版权保护的门外,要么深陷侵权的泥潭。然而,从认识论来说思想/表达间并不存在通常认为的明确界限,表达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思想与形式的重合。机械割裂思想/表达,既不利于艺术繁荣,又损害了版权法的发展完善。
[Abstract]:A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Art of Ancient Chinese judgments suggests that ancient Chinese judg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sentence and book judgment in style, parallel judgment in language form and style, and judgment in flower in form and style, and in terms of the subject of us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critical words and judgments. The trial language and the judgment language. Polish director Kieslowski in the fifth of the Ten Commandments. In the short film of murder, "can't kill", as a religious precepts, makes a new modern analysis, which also leads to a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law. Law has its own stand, and the narrative of art has its own logic. But their ultimate goal is to be consistent and to some extent complementary. This is the basic view of the Modern explanation of "not to kill". "on the dilemma of legal protection of post-modern misappropriation of art" holds that, according to the dichotomy principle of copyright law, "protect the expression of unprotected thought", The post-modern misappropriation of art, which is expressed by existing works, is either rejected from copyright protection or mired in infringement.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there is no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ought and expression. Expression is the unity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and the coincidence of thought and form. Mechanical separation of thought / express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sperity of art, but also damages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copyright law.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一般项目:“批判法学在中国”(编号:09fx06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10.9;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春田;知识财产权解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雨峰;;版权制度的困境[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2 黄玉烨;知识产权利益衡量论——兼论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发展[J];法商研究;2004年05期
3 黄玉烨;知识产权与其他人权的冲突及其协调[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4 李雨峰;;论著作权的宪法基础[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5 税兵;商誉权探微[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胡吕银;债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界分[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7 李昌新;颜光华;;试析著作权保护与教育资源合理使用:发展中国家公众的视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汪泽;论商标权的正当性[J];科技与法律;2005年02期
9 周俊强;知识、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基本概念的法理解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10 杨述兴;技术措施与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制度[J];知识产权;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玲;尚文彦;;对著作权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2 李德成;;试论网络环境中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辉;信息权利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褚宗勉(Jantzen C.M.Chu);农作物基因专利对专利侵权的冲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平;基于区域产业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7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9 王兰萍;近代中国著作权法的成长(1903—1910)[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韩桂君;自助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新;论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康安峰;TRIPs框架内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之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郭文;商标权权利穷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任丹丽;计算机软件有偿下载的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旭睿;中国证券分析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许建兵;商业秘密权民事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张敏;概念的嬗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刘国华;知名形象商品化权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朱启莉;无形财产权立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曾湘萍;虚拟财产权性质的民法学解释[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7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6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