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探究中西女神形象的异同及古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7-05 03:38

  本文选题:女神 + 女性形象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神话作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文学瑰宝世代相传,以其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丰满的人物塑造令后人对上古先民的生活状态产生无尽的遐想。神话中的女性原型更是折射出无尽的奇幻魅力,引得后人崇拜敬仰。文章通过中西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对比,从共同点中分析出女性从属于男性的历史根源,从差异性中透视出西方女性比东方女性更具个体意识和反抗精神,并从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视角来揭示女性受到双重压迫的根本原因,鼓励女性积极地寻求两性平等的途径。
[Abstract]:Mythology, as a literary treasure in the palace of human art, has been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ith its tortuous and vivid storylines and vivid characters, the later generations have endless reverie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ancient ancestors. The female archetype in mythology reflects the unending magic charm and attracts the later generations to worship and admir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female imag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root of female subordination to male from the common ground, and points out that western women are more individual and rebellious than oriental women.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view of women to reveal the root cause of the double oppression of women, encourage women to actively seek the way of gender equalit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
【基金】: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研究生精品课《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建设”(JP201107)
【分类号】:I0-03;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龙云;;斯坦利·费什的阅读观与女性主义文本[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成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刘刚;;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余秉颐;;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10 张晓峰;;浅谈人性论对先秦法律思想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娟;;环境意象与犯罪行为预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4 王大庆;;论“αγων”与古希腊赛会精神[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西渡;;孙大雨的新诗格律理论[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鲁绍臣;;P·安德森国家理论的启示与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唐正东;;《资本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史晓宇;;浅议《论语》对党员干部素养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艳;寻求和谐之殿堂——生态女性主义完整性诉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丽红;生命的探索——欧茨悲剧艺术展现生存危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谷李炜;包装设计中书法应用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金花;;希腊神话中的女性表现出的女权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温乃楠;;传媒文本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心理学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05期

3 田永丽;;从“女仆”到“女神”——张炜近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转变[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4 臧小艳;;解读路遥作品的“女神”原型[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2期

5 郭亚玲;;苔丝和游苔莎与其原型月亮女神的比较[J];作家;2009年14期

6 郭亚玲;任宇红;;游苔莎女神形象解读[J];名作欣赏;2009年12期

7 刘晓红;;试论《四世同堂》中女性形象[J];学理论;2010年01期

8 张淑梅;;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刍议[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孟丽花;;失声的一群:历史正剧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1年15期

10 郭丽萍;郭丽冰;;两极女性形象在“三言”中的融合[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朝霞;;中国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平生;孙卓;陈奕卫;郑志豪;;纳米碳基膜为阴极二极管型场发射显示器原型的研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3 曾建彬;;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刘美婷;宋广文;李朝旭;;大学生“仁”概念的原型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原型研究[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王招荣;赵宏杰;张笑波;雷钧涛;林宇春;张华;;证候的模型观、原型与建模方法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立平;何守才;;EDBS的客体原型[A];第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0年

8 梅青;;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9 江耀祖;吴英卓;徐勤勤;黄国兵;於三大;;三峡船闸关键水力学问题研究[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10 江耀祖;吴英卓;徐勤勤;黄国兵;於三大;;三峡船闸关键水力学问题研究[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 洁;让女性形象在荧屏绽放真善美[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周晔 林林;谁是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0年

3 温亚军 邓晖;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陆敏;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龚静;她们,,“有意味的”世纪形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王世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取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罗韵娟 谢钰婷;网络女性频道的内容分析与解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文红霞;徘徊在觉醒与迷惘之间[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乔虹;中国女性形象教育工程第二阶段活动启动[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仁怀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祁小平;浅议电视节目在女性形象重构中的偏颇[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巍;“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曾静;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谢红;女性形体识别及服装类别原型生成[D];东华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贤义;叛逆与传统的双重变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晓平;从倾斜到平衡—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3 戴海红;论曹禺前期戏剧的女性人物形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白军芳;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美珍;女性的冲决樊篱[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遥;伦理困境与自由危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峤;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角度论“翻译等值”[D];安徽大学;2004年

8 姚海燕;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罗燕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跨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艾洪磊;曹禺、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8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98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