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谈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本文选题:接受理论 + 未定性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谈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在以前的翻译理论中,,作者或文本中心论占绝对统治地位,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也没有考虑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依据读者的接受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接受理论的诞生使人们找到了新的研究方法,是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接受理论重新定义读者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未定性,具体化,视野融合等一系列概念,把文本中心论的模式改变为读者中心论,对传统翻译观产生了极大冲击。中国古诗词重在韵味,意味深长。本文从读者和译者的接受角度出发,以中国古诗翻译不同译本为例,阐释了接受理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不同文本的出现是基于译者不同的接受和对译文读者接受的考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必须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并就诗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从接受的角度做了一定的尝试。 本文包括引言和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接受理论。第二章介绍接受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和诗歌的可译性。第三章论述了接受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作用。第四章探讨了如何翻译诗歌中的文化因素。第五章是结论。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ory. In previ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the author or text-centered theory was dominant and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ader's acceptance, nor did it take into account that the translator adopte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reader's acceptanc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birth of the acceptance theor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uman acceptance makes people find a new research method and it is a great change in methodology. The reception theory redefines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the reader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ncepts such as uncertainty, concretization, visual field fusion and so on. The model of text-centered theory is changed into reader-centered theory,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view. Ancient Chinese poetry emphasizes the charm and has a profound mea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ers' and translators' reception, this paper takes different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reception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texts is based on the translator's different acceptance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aders'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tex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must consider the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ry to translate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ptance. This article includes an introduction and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acceptance.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enlightenment of reception theory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role of reception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Chapter four discusses how to translate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poetry.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46;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列平;;从接受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新西部;2010年01期
2 王素珍;;从接受理论看文学作品重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中祥;;接受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阐释及运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施宝林;;接受理论对大学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启示及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何志范;谈英译的可接受性──从接受理论说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马立;是谁迷失在太阳里?——从接受理论角度重读《太阳照样升起》[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刘虎;;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多元化标准[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叶塑;;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待广告翻译[J];现代交际;2009年11期
9 刘惬文;;汉语英译中的“文化保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何佩兰;;接受理论视角下的亲属称谓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慧颖;;毛泽东的文学接受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3 张磊;史立新;李钢;;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婷婷;伍建林;;肺部占位病变误诊原因影像学分析(附47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吴明;黄智铭;朱启槐;杨俊文;马升高;王蓓;;上消化道超声内镜临床应用初探[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斌;王东林;丁同文;靳国庆;庞言;;16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A];河南省首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会议暨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郑祥武;吴恩福;陈军法;;小肠腔内肿块的CT诊断[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邓文娟;;室内装修污染及防治[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郭小红;;口腔科门诊如何防范护患纠纷[A];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小玲;刘明娟;李美芝;郭燕;王文娟;苏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超声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沂;广州竟有医院三年未定性[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贝政明;事故尚未定性 损失言之过早[N];中国保险报;2003年
3 高立海、李大权;不以心得多少论英雄[N];中国国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吴丽娟;茅台总经理被调查 问题仍未定性[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马汉青邋梁嘉敏;广东未定性“洋快餐”违法[N];西部时报;2007年
6 记者 胡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双建”活动[N];上饶日报;2006年
7 杨志彬;东港:让软环境“硬”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李珂;一百四十名贫困生“零学费”读中职[N];福建日报;2006年
9 记者 薛玉东;全市基层干部培训班开课[N];商丘日报;2006年
10 贾方舟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新艺术与“职业观众”的遭遇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3 贺晓武;虚构诗学[D];浙江大学;2007年
4 慈玉生;快速路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与匝道设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黄立华;贝克特戏剧文本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吴晓真;英语为源语言词典编纂中的用户友善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9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鸣;从接受理论视角看《道德经》在英美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魏志荣;从接受理论视角看《论语》的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雯雯;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海涛;从接受理论的视角看翻译过程中的译者[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玉娟;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再创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汪保忠;接受理论与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静;论接受理论及其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8 谢晓禅;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古诗翻译标准的多元性[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谭云飞;浅谈儿童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峡;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的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3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0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