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之探
本文选题:诗歌艺术 + 海德格尔 ; 参考:《文艺评论》2013年12期
【摘要】:正"诗意"(Poetry)是文艺学、美学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不仅广泛运用于对各种艺术文本的分析、描述和评价,对生活世界的诸多事件和现象,也常用"诗意"进行指称和评价。海德格尔借用的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这句话,一度成为学术界的流行话语。在艺术领域与生活空间,那些被认为禀赋一定审美价
[Abstract]:Poetry is a discourse with high frequency in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not only widely used in the analysis,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various artistic texts, but also in reference and evaluation of many events and phenomena in the world of life. Heidegger borrowed from Holdrin, "people, poetically inhabit the earth", once became a popular academic discourse. In the field of art and living space, those who are considered to be endowed with a certain aesthetic value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艺;;艺术的价值与意义[J];大舞台;2010年05期
2 李晓红;;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再生[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朱寿兴;人的存在与文学的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颜翔林;论美非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王奎军;论文本的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张世英;;顽石论——艺术中的隐蔽与显现[J];文艺研究;1996年04期
7 张弘;关于海德格尔艺术本原论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2002年12期
8 张晓莉;;浅论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J];大众商务;2009年14期
9 李创;;“风”与诗的本原:理解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角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刘旭光;终结,还是复活——对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之艺术终结论的比较研究[J];学术月刊;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娴;;释意理论视角下《高老头》的两个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黎;;中国色彩教育普及之路初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张子中;;关于艺术本源的美学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梁颂成;;城市文化是催生文学新样式的肥沃土壤[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红梅;;文学阐释学管窥[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刘皓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张学昕;诗歌写作的美学压力[N];光明日报;2010年
4 宋毅(作者系莆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诗的疏离与承担[N];文艺报;2004年
5 张经武;文学与传媒共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姬建民;让文学走入平民[N];金融时报;2004年
7 古耜;散文:你到底能不能虚构?[N];文学报;2006年
8 袁跃兴;强调技术就是在炮制“文学通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长春;论散文易写而难工[N];文学报;2006年
10 黄桂元;“才尽”与荷尔蒙[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4 任华东;海德格尔诗化语言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夏秀;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袁伟;论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欧阳华;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创;艺术与生活世界[D];西北大学;2007年
6 尹上;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玉锋;海德格尔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丽;社会符号学观照下的《吉檀迦利》中译本比较[D];中南大学;2006年
9 栾芳;论审美物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宏宇;海德格尔倾听的诗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03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0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