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趣味教育主张的艺术学意义
本文选题:梁启超 + 美学思想 ; 参考:《艺术百家》2013年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梁启超"趣味教育"主张的形成因素、主要内容等的分析梳理,认为其对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启示性意义有三:一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是立足之本,二是吸纳与借鉴外来文化因素是发展之道,三是"责任心"与"趣味"的交合是基础保障。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ing factors and main contents of Liang Qichao's idea of "interesting education",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re are three enlightenment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discipline of art in China: one i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other is to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cultural factors as the way of development. Third, the combin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es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碧辉;;“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2 郑玉明;;审美与人生“自由”的统一——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7期
3 连燕堂;梁启超提倡比较文学研究[J];文史杂志;1994年02期
4 王剑;;柏格森生命美学与梁启超文学思想的转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杨晓明;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3期
6 杨雄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7 肖凌猛;;丁尼生和梁启超的生死观比较[J];山花;2010年24期
8 许俊莹;;梁启超“趣味说”与“内圣外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金雅;;论梁启超的崇高美理念[J];浙江学刊;2006年03期
10 ;必须重视我们民族的美学思想资料[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经之;;梁启超的美学贡献[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祁志祥;;梁启超美学:审美至上的“趣味主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钱中文;;序二[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腾守尧;;序一[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赵晓光;;文化多元化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毅青;;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 钱中文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聂振斌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主任 金雅;梁启超美学:“艺术化趣味化”[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吴泽泉;从“天下”到“全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李长安;近现代名人书画稳定升值的新热门[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5 张志忠;文学要有所承担[N];人民日报;2003年
6 程玉梅;文学研究中的青年学者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荣轩;北京荣宝佳作迎春[N];中国商报;2008年
8 刘东方;文学的位置在哪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祁振生邋本报记者 高志顺 刘成群;把舞台搭到农民家门口[N];河北日报;2007年
10 陈茁;提高认识 明确责任 加强监督 把河南艺术中心建成标志性精品工程[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7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9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刘军平;艺术与大众[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千秋;论李贽美学思想的“尚俗”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星星;公安派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东晓;列维—斯特劳斯的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熊敬忠;莱辛美学思想与现实主义文艺[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衍明;自然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洁莹;论狄尔泰美学的生命诉求[D];扬州大学;2010年
10 李双娟;论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清末民初小说翻译[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8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0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