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本文选题:综合性大学 + 艺术专业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与专业艺术院校不同,它具有这类院校得天独厚的多学科优势,所培养出的人才充分满足着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但由于综合性大学开办艺术专业的时间较晚,甚至有些院校开办仓促,其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仍沿袭专业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因此,我们应该进行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先"学"后"术"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和拥有较好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进行社会所需的各种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
[Abstract]:Art major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s a new t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Unlike specialized art colleges, they have the unique multi-disciplinary advantag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hat fully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ociety; but because of the late start of arts majors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Even some institutions have opened hastily, their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teaching system still follow the professional art colleges or normal colleges.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rt major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multi-disciplinary crossing and better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arry on the training of all kinds of complex artistic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2012年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研究”(2012SJB760035) 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民族服饰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3SJB760038) 2011年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1BH061) 江苏省社科科研项目(09YSB002)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艺术学建设项目
【分类号】:J0-4;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心;;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3期
2 孙燕;;艺术管理人才素质特征及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5期
3 刘桂珍;;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建设问题与发展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何维;;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J];艺海;2007年02期
5 王松;;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9期
6 张玉斌;;浅议艺术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对策之“课程整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7 苏琪;关于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创造意识的几点思考[J];齐鲁艺苑;1997年02期
8 谭永局;;论高师艺术专业学生舞台表演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7期
9 邓睿卓;;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艺术教育;2008年07期
10 刘桂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的应对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勇;;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李爱惠;;教学、实习、就业相结合的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徐英;;艺术教育“两种人才模式"培养的理论构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兰善兴;;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若干问题的分析[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吴乃群;史耀军;王静;;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6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宋学军;;专业艺术教育:坚持走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对专业艺术教育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吴迪;;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晋鸣;专家呼吁: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体制亟须改革[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李孟原;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N];济宁日报;2009年
3 刘小龙;大学生学习与交流的艺术平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本刊记者 孟祥宁 郭青剑;艺术专业学生要拓宽知识面[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余宁 孟祥宁 吴月玲 张薇 段泽林 实习记者 董大汗;重“教育”别忘了“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郑洪流;中青年艺术家 谁为你正名[N];美术报;2011年
7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黄宗贤;艺术教育:30年变革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范昕;应试型表演或将“失宠”[N];文汇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殷燕召;艺术学“自立门户”后综合性大学如何规划?[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沈沁芳 实习生 陈婉沛;艺考十年:“高烧”过后呼唤理性[N];发展导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政伦;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征明;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怀玉;拯救或者毒害[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海英;陕西高等艺术类专业设置改革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郑洁;大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途径[D];延边大学;2012年
6 陈学文;重庆市中职学前教育艺术人才技能培养模式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薛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3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1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