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利用多媒体搭建更为广阔的文学平台

发布时间:2018-07-10 11:00

  本文选题:多媒体 + 文学平台 ; 参考:《语文建设》2013年12期


【摘要】:文学是语言与情感的结合,通过生动的语言来展示现实生活,以反映内心丰富的情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作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学审美的体验,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创造一个更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Abstract]:Literature is th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and emotion, through vivid language to show real life, to reflect the rich feelings of the hear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is used as a platform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literary aesthetic experienc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 create a better condition an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cultural learning.
【作者单位】: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I0-4;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乐也;发挥多媒体优势 优化英语课教学——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途径[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龚沛曾,杨振山,周明敏,邓秋君;通用学分制多媒体智能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实施[J];计算机工程;1997年S1期

3 徐冰;;走出语文教改的误区——兼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克松;陈伏兰;;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自主意识:缺失与唤醒[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22期

2 金桂琴;;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3 林克松;陈伏兰;;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自主意识:缺失与唤醒[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3期

4 蒯治任;;新媒体传播对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符晗;多媒体技术在中专外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滕健,杨景桂;创新学习是学习指导的目的[J];教育探索;1999年04期

2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J];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彤;多媒体时代艺术的策略[J];美术研究;2003年03期

2 于洋;简析网络文学的多媒体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康康;;论新媒体艺术[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4期

4 阎安;;数字艺术的当下困局与未来可能[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5期

5 杜书瀛;文学作品的生成——《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断[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6 王元骧;抒情类文学中的形象[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5期

7 徐景熙;;文学语言的功能与审美特性[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王咏枫;语言艺术的间接性特征研究评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程灿;模糊性:对文学的深层技术性勘察[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侯维瑞;文学形象的民族性及其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万武;珍惜我们的文学记忆[N];辽宁日报;2008年

2 王臻中;现代化进程与文学的人格建构[N];文艺报;2006年

3 深圳大学教授 胡经之;摄影文学:审美新天地[N];中国艺术报;2003年

4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N];文艺报;2001年

5 刘川鄂;批评家的左手和右手[N];文艺报;2005年

6 余友民;法官与文学的共同使命[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吕远山;从神话原型看文学形象的变化[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颖;论文学形象的模糊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书;于连·索雷尔的文学形象在中国的变迁[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洋;“局外人”论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坤;论文学象征秩序[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久文;诗歌的符号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李琛;告别类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艳艳;文学模糊的翻译及译者的地位[D];安徽大学;2007年

8 顾明明;文学翻译与篇章修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司宁达;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网络文学批评和理论的互动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孙晓莉;论文学接受中的格式塔现象[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3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13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