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艺术的文化身份和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8-07-10 20:00

  本文选题:文化身份 + 策略选择 ; 参考:《美苑》2013年04期


【摘要】:正文化身份和策略问题在艺术中或许是一个虚构的概念,正如同艺术本身带有强烈的虚幻性表达一样,艺术家的通常技术手段未必能达到质变的深度,而群体性的思维模式带来的庸俗化倾向日益严重,当今艺术中普遍使用的混合性语言,使我们远离神圣而感到迷失,由此产生的现象把身份和选择这一虚构的概念引申到文化的层面上来思考:艺术文化内涵是什么,它所包含的个性方言是什么,艺术的非审美性以及意
[Abstract]:The problem of positiv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trategy may be a fictitious concept in art. Just as art itself has a strong sense of illusory expression, the ordinary technical means of an artist may not be able to reach the depth of the qualitative change, and the vulgarization tendency of the group of thinking patterns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mixed language commonly used in today's art. It makes us feel lost by keeping us away from the sanctity, and the resulting phenomenon extends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and selection to the cultural level: what is the connotation of art and culture, what its dialect is, the non aesthetic and the meaning of art.
【分类号】:J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爱国;;文学批评:身份的文化辨识[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向宝云;卢衍鹏;;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身份重建[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4期

3 邱明丰;;跨文明视野与流散者批评[J];小说评论;2008年S2期

4 曹海凤;;鲁迅“硬译”中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J];飞天;2010年06期

5 卢衍鹏;向宝云;;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身份重建[J];南方论丛;2006年04期

6 邹威华;;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胡宇;廖文丽;;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卢衍鹏;王冬梅;;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丘秀英;;读者因素对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敏慧;;从文化身份的改变看文化的强势与弱势——以《丈夫》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综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乌力斯;帕慕克:太相信文化的差异就会产生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徐家玲邋张晶晶;当代艺术的“身份”之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陈众议;悖论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王岳川;当代艺术炒作的后殖民话语(下)[N];美术报;2007年

5 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张宏森;生生不息的永恒力量[N];文艺报;2004年

6 邓楠 陈仲庚 伍建华 杨增和 周甲辰 罗媈;“传统文化与中国作家精神寻根”[N];文艺报;2005年

7 习传进;文论建设如何处理好“三大基本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8 沅柳;新的视角关照中国当代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1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卢缓;内省的张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晶晶;论译者文化身份对葛浩文翻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2 张萍;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翻译活动[D];河海大学;2007年

3 张枝新;重塑民族文化身份的尝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任秋红;论译者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闵亮;翻译、文学操纵与文化身份的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7 高亮;从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爱珍;论译者的文化身份[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晓宁;媒材运用与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艳;论女性译者的可见性[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4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14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