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接受的心理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1 21:05

  本文选题:文学接受 + 心理结构 ; 参考:《价值工程》2011年14期


【摘要】:人在进行文学欣赏时应具备多种心理因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欣赏心理能力和多种欣赏心理动力。只有以读者为中心,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文学接受心理结构,才能完成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审美效果以及心灵愉悦。
[Abstract]:People should have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while appreciating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have certain appreciation psychological ability and a variety of apprecia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nly by taking the reader as the center and having a relatively perfect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literary acceptance can the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be completed and the aesthetic effect and spiritual pleasure be achieved.
【作者单位】: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姚珧;;色彩心理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李轶;贾志宾;董艳;;招贴设计中的“少即是多”——简约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王凯;;恐惧是人类的心灵语言——恐怖片中第一人称视角的视听特点及心理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蓝天;;论李渔叙事美学中的市民意识[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6 杨希;;基于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视角下的《钢琴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7 赵冰心;功利主义及其超越——试论非职业舞蹈教育的价值取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冯爱云;张琳;;论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变”与“常”——桃李杯民间舞群舞创作盘点[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杨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重要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米博;孙宏伟;;影响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比赛成绩的因素[J];冰雪运动;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北霞;吴卫;;浅谈九宫数图在分形艺术中的应用[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刘丹;;音乐审美的共性与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张永升;;蒙古族吉祥图形的美学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杰;生成性艺术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郏而慷;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李剑;土地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7 王伟;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8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10 丁勤;清高宗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聪;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初探[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苗苗;虚实平衡中的趣味[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3 单贺飞;宝庆竹刻图像艺术形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4 朱淑姣;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5 齐敏;构成艺术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6 刘立维;手机媒体艺术传播方式探索[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雪莲;波洛克“行动绘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高姗姗;招贴设计中人物面部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徐晓玲;网络广告设计的色彩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董炜;阳刚之美[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利华;;期待视野:明清小说理论的文学接受意识[J];天府新论;2010年01期

2 张奎志;;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家族相似”[J];江海学刊;2010年03期

3 雷水莲;;宋代浙南文坛闺秀张玉娘刍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茜;;文学的接受心理分析[J];作家;2010年18期

5 陈芳;;试论文学接受中的误读现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5期

6 梁冬梅;;论文学接受视域里的《哈利·波特》[J];作家;2010年20期

7 姜婧婧;张慧慧;;拟话本小说的文学接受[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8 郭鹏;;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习惯性思维及其特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付以琼;;荀子《乐论》的文学接受美学思想[J];山东文学;2009年03期

10 何佩兰;;如何看待文学读者和译者的关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利玲;;试论清代咏红诗的接受学意义[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2 赫兰天;;基于期待视野理论的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艺术创作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义勤;;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三个问题[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水云;张清河;;陈维崧《湖海楼词》文学接受述论[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蒲友俊;;赋:一个不容忽略和曲解的文学或美学概念[A];中国楚辞学(第十二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刚;;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阳柯;;孔子“兴观群怨”文艺思想浅述[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刘全福;;关于“误读”的反思——兼评培根《论美》一文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卉;;明代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A];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要重视“民族的”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殷实;《解放军文艺》举办小说创作笔会[N];文艺报;2008年

3 李万武;托尔斯泰何以出语“强横”[N];辽宁日报;2008年

4 高玉;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接受[N];辽宁日报;2008年

5 钟宇;一个儿童文学时代的学术见证[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郭艳;断裂中的成长[N];文艺报;2007年

7 古耜;文学: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接受[N];文艺报;2007年

8 王尚文;对话的必要与可能[N];文艺报;2007年

9 陈恩黎;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生与演变[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续鸿明;坚持原创路线 力推“草根”作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3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研;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玫;建安文学接受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斗;新武侠文化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徐再;《莎乐美》内部心理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李瑞雪;论厨川白村的文学接受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胜男;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娟;论文学接受中的诗性对话[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6 孙素侠;从沉潜到重生[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陆嘉宁;论儿童对作家童话的接受困境[D];浙江大学;2010年

8 赵雪;华丽转身的背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文上;多元化时代中的新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小雷;《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6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16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