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国民生计政策》译本述论
[Abstract]:Ma Junwu is a famous translator in modern China. His translation of "National livelihood Policy" is not a general theoretical dogma, but the use of many examples. Ma Junwu takes the western political economy as the subject of human existence in his translation and draws on the reasonable essence of the western modern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The translation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academic resourc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Ma Junwu played a unique role in spreading new western knowledge and participating in national political reform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柳红霞;;翻译目的驱策下译者的再创作——谈《哀希腊》的四种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廖涛;;翻译规范论视角的晚清侦探小说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袁素平;;文化视野下林纾及其译介活动评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杨凡;;从《春江花月夜》三种译文比较看文学翻译标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胡冬林;;被动适应与主动追求——论“五四”前后译者对诗学的态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晓兰;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亮;从福尔摩斯的翻译看西方叙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与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滕学梅;中国近代翻译语体嬗变初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光;19世纪末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献翻译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七一;;论马君武译《哀希腊歌》中的“讹”[J];中国翻译;2006年04期
2 何俊;;《迷娘曲》马君武译本初探及试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3 陈春香;;马君武的外国文学译介与日本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红梅;;主客观因素驱动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马君武、苏曼殊《哀希腊》译本对比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璞;胡瑞年;;对高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09年11期
6 丁东红;艺术教育的价值和质量——美国十大教育组织致国会的“原则陈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宋丹娜,高长英;事业体制的行业特色与政府的政策选择——关于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政治学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曾耀农;;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湖南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柳红霞;;翻译目的驱策下译者的再创作——谈《哀希腊》的四种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符家钦;拜伦诗最早译者[J];译林;1996年02期
,本文编号:212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2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