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周计武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出版

发布时间:2018-08-03 13:38
【摘要】:正"艺术终结"的命题并不指艺术的消亡,而是关乎现代艺术危机的一种话语修辞。它诞生于西方现代社会语境,由黑格尔率先提出,经阿多诺、阿瑟.丹托等人从不同视角予以阐释,海德格尔、本雅明、波德里亚等也都曾涉及这一话题。该命题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一度搁置后于本世
[Abstract]:The proposition of "the end of art" does not refer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art, but rather a rhetorical discourse related to the crisis of modern art. It was born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western society, first proposed by Hegel, through Adorno, Arthur. Danto and others explain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eidegger, Benjamin, Baudrillard and so on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is topic. The proposi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1980s and was shelved in the present world.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社教;谢龙新;;艺术转向与日常生活审美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陈翔勤;黑格尔与当代艺术命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史修永;;“艺术终结”命题考辨[J];艺术广角;2009年04期

4 朱国华;;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J];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5 吴子林;;艺术:“死亡”抑或“终结”?[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6 伍茂国;;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终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泽庆;;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内在矛盾[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8 祁林;;技术进步与艺术终结[J];艺术百家;2007年04期

9 王泽庆;;试论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内在矛盾[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何建良;;艺术终结研究:现状与问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包明德;;关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厚均;文学中的英雄形象与现代性想像[N];文艺报;2005年

2 陈传才;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N];光明日报;2001年

3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教授 傅永军;激进化启蒙的讹诈:反传统的理由[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陆贵山;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刘悦笛;艺术终结与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荣剑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艺术“现代性”何必用“当代性”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吴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艺术:“死亡”抑或“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高欣荣;现代性文学史观的反思[N];文艺报;2005年

9 刘悦笛;艺术终结于何处[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胡晓明;蒙马特的现代性[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4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5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庄鸿文;沈从文与卢梭—一种美学观念上的沟通[D];厦门大学;2006年

3 游江;论西方艺术中的先锋派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元君玲;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思考[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陈静;存在的悖论[D];西北大学;2003年

6 孙文飞;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陈小妹;文学·都市·现代性[D];暨南大学;2007年

8 谢黎明;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李玉平;文学的现代性与大众化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阳;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1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61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