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对鲁迅异化翻译策略的解读
[Abstract]:Lu Xun is not only a great writer,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translator.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Lu Xun has been an active advocate and practitioner of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Skopos Theory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u Xun advocates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梧州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莫逊男;从归化到异化——鲁迅翻译策略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群艳;;鲁迅与韦努狄的“异化”翻译策略对比研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晨;;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申勇;;鲁迅与近代翻译文学[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3 马明巍;;鲁迅与比较文学浅析[J];华章;2011年17期
4 卓丽英;;目的论视角下简析《论语》的两个现代英译本[J];湘潮(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周霞;;试析目的论在小说翻译中的适用性——以《骆驼祥子》两英译本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付飞;;《狂人日记》之比较[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7 金博雅;;鲁迅和梁实秋的文学翻译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冯琰;;从目的论透视张经浩译《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中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金博雅;;浅析鲁迅的文学翻译目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10 朱宏伟;;生命的移植——鲁迅《药》和芥川龙之介《湖南的扇子》比较[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洛汀;;文艺家岂可不问政治[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齐爱军;;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的继承与独特贡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9 李国华;;“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略论市场经济下文艺批评家的品德人格修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林建煌;;中国气派 中国风格——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郁烈;互文的可能性[N];甘肃日报;2004年
2 敖忠;诗人应当是怎样一种人?[N];文艺报;2000年
3 郑国庆;现代文学的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孟繁华;重新面对伟大的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5 《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 张杰;国外鲁迅研究三重镇[N];天津日报;2005年
6 ;鲁迅艺术文学院[N];人民日报;2007年
7 王富仁;内部比较与外部比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泸县九中 邓洪容;把握抒情载体 体悟作者情感[N];泸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悠扬;唤回那些消逝的“文学课堂”[N];深圳商报;2009年
10 王干;文学与疾病[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栾英;《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峗;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译本的合理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李靖;从目的论角度评析《海狼》的两个中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天;庞德与鲁迅“非通顺”翻译之比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光泽;中·韩新文学史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5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琦;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王翠;从目的论角度论戏剧翻译[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希;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吴巧芬;从目的论角度看《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韦伟华;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62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6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