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国家意识
[Abstract]:When people talk about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y often refer to the individu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ers, but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national and nation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and nation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disciplin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and nation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 position of the researcher. Its research only then has the academic value and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nation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bound t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utilitarianism, but this utilitarian is not a narrow nationalism, but a "politics of friendship"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方汉文;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体系建构[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4 熊元义,李国春;中西悲剧的差异——兼评姚一苇与黄克剑的中西悲剧观[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李雁南;经典中国与现实中国——近代日本作家中国之行的想象与误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赵明正;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上)[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曹顺庆,童真;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移植”切换还是“嫁接”改良?[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8 付明端;;郝思佳与王熙凤的平行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熊元义,余三定;论中国悲剧的基本类型[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迎丰;“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认知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2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耿晖;二元人群 生存境遇与香港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崔彩红;元杂剧悲剧新探[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红;中韩两位文学才女的悲剧意识[D];延边大学;2002年
2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3 金粉;胡适和金yP镇的社会问题剧比较研究——以<终身大事>和<李永女>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3年
4 胡琳;叙事文学史上的三级跳[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华;鲁迅尼采悲剧观比较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汪小英;道、超灵和二重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静;从《战斗的天使》与《异邦客》透视赛珍珠的文化身份[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月如;论新文化语境中的五四文学翻译[D];青岛大学;2004年
10 杨敏;转型时期的女性形象[D];西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忻竞;;从译者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看其译作——文学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的个案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杨运芝;;文学欣赏意识培养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8期
3 陶陶;;论以心物交流为至境的创造路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心宪;;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新人的价值取向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苏君礼;;展布,同时携带[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洪治纲;原创力·洞察力·思考力[N];文艺报;2009年
2 叶隽;在“文化公域”与“精神构建”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徐涟;探讨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谢冕;守望或者坚持[N];文艺报;2011年
5 黄柏青;文化模式中的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璐;艺术教育重在培养个性和挖掘潜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郭德茂;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山东优秀演艺项目签约逾1.8亿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军;文学翻译中读者的接受主体地位[D];安徽大学;2007年
2 梁春丽;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意识[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影君;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D];辽宁大学;2007年
4 袁灏晖;对“小说世界”与“文学形象”的现象学阐述[D];暨南大学;2008年
5 雷蒙;形象的创造·意象的延伸[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谢葆辉;译者的精神分析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律岚;在自由与充沛的活力中翱翔[D];吉林大学;2008年
8 崔瑶;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聊斋志异》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庄馨雨;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真[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游海霞;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之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323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2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