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科学观念与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文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8-11-11 13:19
【摘要】:科学观念在中国的确立,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诉求提供了语境、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自20世纪20年代文学理论萌生自觉的学科意识起,即把自身定位为一门研究文学活动与文学现象以寻求文学规律的科学。它对自身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开掘以及在体系构建上做出的最初尝试,均显示出文学理论在学科建设初期即开始了对科学性的不懈探索。由是,作为科学之一种的文学理论,其本质即可作如是表述:文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concept in China provides the context,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appeal of literary theory. Since the 1920s literary theory began to have a conscious 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that is, to position itself as a science to study literary activities and literary phenomena in order to seek literary laws. The exploration of its own research object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initial attempt to construct the system all show that literary theory began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natu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as one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ry theories, its essence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literary theory is a special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杰;;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的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金海;王永华;;浅析“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湖南农机;2010年07期

3 胡友峰;;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知识空间的重组[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4 任仲伦;;关于文学理论体系化的方法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李守春;文艺学研究学派鸟瞰——兼析文学理论系统[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2期

6 刘武;;哲学时代:作为一种自足体的文学与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1987年05期

7 竞文;文学理论建构各家说[J];文艺研究;1989年01期

8 林树明;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董学文;文学理论:新综合的历史任务[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01期

10 束景南;;从文化思想到文学理论:文质说的历史形成与发展[J];文献;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3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4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9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童庆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从哪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2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5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D];辽宁大学;2008年

10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2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3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5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2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