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传感技术与网络媒介符号空间中的生活世界隐现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body of others and na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The appearance of linguistic symbols symbolizes the genius and creativity of human beings try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However, when language becomes a symbol covering existence, the body creates a fog space between body and other bodies and nature, which makes human beings lose the intuitive visibility with the world of daily life.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ymbo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ew space formed by the convergence of moder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body sensing technology and network, and thinks that such a space is based on the motion control of electronic particles. It is possible to integrate the electrical pulse movement in the body in the nervous system with the external real world into an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ace, thus melting the symbolic shell, which is covered in the real world and constructed from all kinds of other materials. It enables the body to face the real world intuitively across time and space, and to carry ou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body, so as to construct a life world with primitive space and intuitive visibili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与设计艺术中心;
【基金】: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运用网络游戏平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策略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XW037)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BZW017)阶段性成果 以及200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部专项)“网络娱乐产品:传统艺术形式在网络媒介的重构”(项目编号:09DA02)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开亮;网络空间美学理论的嬗变[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薛永增;王妍;;网络空间艺术的数学理性之美[J];文艺评论;2010年06期
3 孙鸿;当代艺术与人类精神[J];安康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4 范迎春;高更的艺术美学观初探[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庞彦强;艺术商品论[J];河北学刊;2003年02期
6 凌宇冰;专业与通识 科学与艺术[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青;论楼兰艺术史研究中民族与图像问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孙鸿;人类精神与文学艺术精神之重建[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李砥;;新思维新观念与当下的艺术教学[J];艺术教育;2006年01期
10 张杰;;追问模式的三种范型与两种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小明;;艺术中的科学:哲学与史学的新向度[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海宏;艺术与艺术家的本质及现代艺术“打假”[N];中国艺术报;2002年
2 程原;艺术与生产力发展[N];河南日报;2002年
3 逢源;缺乏原创力的艺术也将是缺乏生命力的艺术[N];文艺报;2002年
4 艺科;艺术科研 春华秋实[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王仲;我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N];文艺报;2001年
6 杨盅;当代艺术与传媒[N];文艺报;2001年
7 盛忠谊;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N];中国包装报;2000年
8 高低;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N];美术报;2002年
9 步雄;艺术是科学的血脉[N];北京日报;2001年
10 萧丁;艺术即美[N];解放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2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郝雪鹏;艺术与商业的互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林;论艺术的身体性本源[D];武汉大学;2005年
3 柳宇新;科技的进步与艺术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兆鹏;在通向艺术与真理的思之途中[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雅宁;艺术中的文化心理结构[D];河北大学;2006年
6 李嫔华;论虚拟艺术的审美特征[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宏光;虚拟空间的文化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雨;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晶;论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性[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6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2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