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
[Abstract]:Structuralism is the main methodological feature of Levi-Strauss' art anthropology research. It has six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 transformative, invariable, dualistic, synchronic and unconscious. Levi Strauss's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of methodology in his study of art anthropolog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aesthetic and artistic studies. As a staunch structuralist, although Levi-Strauss defends structuralism around structure and exper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history, and between structure and form, it is undeniable that, His application of the structural method is sometimes too subjective and arbitrary, and his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research object "structure" is full of a priori and has a strong deductive color.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布尔迪厄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项目编号:12YJC7510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谷川渥 ,刘绩生;作为美学的结构主义——评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12期
2 李幼蒸;;列维-斯特劳斯对中国社会科学启示之我见[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 程代熙;列维-斯特劳斯和他的结构主义[J];文艺争鸣;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松睿;;“渡船”与“商船”——论《边城》牧歌形象的裂隙[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易晓明;弗莱神话理论的渊源与其创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3 应伟伟;;“欲望”的受害者和“能指”的牺牲品——对麦克白悲剧根源的精神分析研究[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年02期
4 李克;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研究刍议[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伟涛;;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研究理路探析[J];世界民族;2011年03期
6 姜英英;;雅斯贝尔斯“文明间歇”理论之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王芳辉;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及文化的获得——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女娲神话[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1期
8 姜英英;任晓刚;;矛盾分析法在卢梭自由平等学说中的运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3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锐钢;意义的寻求—解读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徐文培;开放、指涉的文本世界:冯内古特小说的互文性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董龙昌;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超;列维—斯特劳斯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技文;祖先之荫庇[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舒梓;论哈尼族神话的结构[D];云南大学;2010年
4 王罕哲;拉克劳、墨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陆祥宇;稻作传统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护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6 张高峰;修远的天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刊编辑应邀出席“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邱春林;廖奇;;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实[J];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3 姚媛媛;图腾神话的艺术人类学内涵[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梁筱妹;方冰;;艺术人类学再思考[J];兰州学刊;2009年S1期
5 李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1期
6 洪颖;;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年06期
7 何明,吴晓;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8 郑元者;;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方李莉;;何谓艺术人类学[J];中华艺术论丛;2008年00期
10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主编李玉林出席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丽哲;传统技艺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熊晓辉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知识全球化时代的艺术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周芳;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徐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京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记者 翟群;中外学者对话传统技艺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珍 俞灵;民族传统技艺:新世纪的复苏和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皇甫晓涛;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N];文艺报;2006年
8 翟群;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集体采访;艺术学升格,影响深远的制度性变革[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王谦;严谨与激情并存的艺术理论交流[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龙昌;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3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4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罗易扉;写文化之后意义关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2 施冬蕾;媒体影像的语言学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3 吴刚;梁平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叶木桂;文艺人类学方法论[D];兰州大学;2007年
5 高栋梁;论保罗·利科的主体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章朋;从政治无意识到主体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清春;现代艺术学视野中的田野作业[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8 何川;海登·怀特的转义理论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9 陈亚男;艺术经济学学科基本体系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汪杰;艺术人类学视野下当代都市婚俗文化审美特性及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0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3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