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鲁迅、契诃夫主体哲学及小说诗学综合比较论

发布时间:2018-11-14 20:01
【摘要】: 将注重价值关系的内部研究的方法和注重事实关系的外部研究的方式综合起来,我们才可能对鲁迅和契诃夫的小说创作思想及方法艺术进行更深刻的比较。实际上,鲁迅和契诃夫的主体哲学意识、美学思想和创作技法应该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鲁迅和契诃夫的主体哲学分别以进化精神和生活道德为核心,以“反抗绝望”和“摆脱庸俗”为主题。两种迥然不同却又微妙联系着的主体哲学,使得鲁迅和契诃夫对外部图景进行诗学观照时分别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基础——历史向度和生活纬度。基于两种哲学品格与美学特质之间存在着某种对话的需要,鲁迅曾在小说诗学方面受到契诃夫很深的影响。尽管他们都采取了开放、复杂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技法,但其内涵各有千秋。
[Abstract]:Only by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internal research and the exter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facts, can we make a deeper comparison between Lu Xun and Chekhov's thought and art of writing novels. In fact, Lu Xun and Chekhov's subjective philosophical consciousness, aesthetic thought and creative technique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organic whole. Lu Xun and Chekhov's philosophy of subject are centered on the spirit of evolution and morality of life, and on the themes of "resisting despair" and "getting rid of vulgarity". Two different, but subtle, subjective philosophies make Lu Xun and Chekhov produce their own unique visual angle basis-historical dimension and life latitude, respectively, when they take poetical view of the external picture. Lu Xun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ekhov in the aspect of novel poetics based on the need of some kind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philosophical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ey have adopted open and complex realistic novel creation techniques, their connotations are differen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3;I210;I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从契诃夫与鲁迅的“小人物”谈起[J];外国文学;1996年03期

2 王丹;鲁迅与契诃夫创作比较论[J];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03期

3 李晓风;谈契诃夫和鲁迅的小说[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马金河;平庸灵魂的写实主义[J];语文学刊;1995年06期

5 王雨海;比较鲁迅和契诃夫的小说创作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毛泮文;鲁迅和契诃夫的小人物描写[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杨毓敏;契诃夫与鲁迅短篇小说讽刺艺术之比较[J];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袁荻涌;;寓庄于谐,简练深邃——鲁迅与契诃夫小说比较[J];名作欣赏;2007年24期

9 姜晓洁;;个性化人物形象创作的共同点——以鲁迅与契诃夫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范雪芬;;鲁迅和契诃夫笔下的女性形象[J];俄语学习;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轶;;言文之分与身份之别——以鲁迅语言观为中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曾镇南;;鲁迅是谁?——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鲁迅与烟[A];全国烟草系统纪检监察专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铁仙;;关于科学评价鲁迅的若干思考——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5 卓恺返;;鲁迅的历史教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谢清风;;鲁迅审稿思想浅探[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7 崔银河;;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史挥戈;吴腾凰;;严谨的文风 科学的论证——重读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挺;;苏南新四军的鲁迅文艺社[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10 姜同川;何建源;;“鲁迅公园现象”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涌豪;日常的鲁迅[N];文汇报;2002年

2 何满子;重读鲁迅《写于深夜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董阳;《鲁迅的艺术世界》看到不同的鲁迅[N];西部时报;2009年

4 奉少廷;先生不厌百回读[N];人民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张梦阳;鲁迅文艺理论批评的现实启悟[N];文艺报;2011年

6 父舟;张广天要发掘个性的鲁迅[N];北京日报;2001年

7 金谷子;居高声自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李钧(教师);“不打折扣”的鲁迅[N];中国邮政报;2003年

9 雷戎;一部没有写完的传记[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N];福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刘研;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符杰祥;“道”与“路”[D];复旦大学;2003年

4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5 苏玲;契诃夫传统与二十世纪俄罗斯戏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D];复旦大学;2004年

7 金明姬;孤独者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方Q趾,

本文编号:2332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32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