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批评的理解原则

发布时间:2018-11-15 10:11
【摘要】:文学的理解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文学作品及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对作品的理解,是文学批评的基础和中心;理解主体既要主动地理解他人及其作品,又要被他人所理解;理解的偏差与理解的同一相互补充。理解的基础是批评对象的多义性、批评发现的多角度、批评理解的开放性。文学批评中的"理解"原则是:追求理解的准确性、重视理解的创造性、尊重理解的差异性、尊重理解的局部性、讨论理解的具体性。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works and its phenomena include complicated relations.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ks is the basis and center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subject of understanding should not only actively understand others and their works, but also be understood by others.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is the polysemy of the object of criticism, the multi-angle of criticism discovery and the openness of criticism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 in literary criticism is to pursue the accuracy of understanding,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reativity of understanding, to respect the difference of understanding, to respect the loca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to discuss the concreteness of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南帆;;文学、大概念与日常纹理[J];上海文学;2011年01期

2 高楠;;批评的生成[J];文学评论;2010年06期

3 张辉;;试论文学形式的解释学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4 姚楠;;论文学批评中的尊重原则[J];文艺评论;2012年05期

5 高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J];学术月刊;2006年07期

6 钟振振;;“引发”与“容受”——古典诗词文本解读的顺向推衍与逆向删存[J];文学遗产;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冀;;论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陈志蓉;藏在小说后面的手——90年代市场化进程中的小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王丽;;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张勇;;论黄节与《阮步兵咏怀诗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熊沛军;;论王世贞书法理论中的“格”[J];书画世界;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丽霞;;来自远古的朝圣——崇“九”的溯源和“九”的象征与潜比[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林达洁;;打破常规 异物重组——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变异谈[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周淼;;《午后悬崖》语境差的建构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王澄;;专利审批过程中的听证原则浅议[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铭鉴;;品位细节[J];编辑学刊;2007年04期

2 谢有顺;;对话比独白更重要[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1期

3 陈思和;;时代·文学·个人[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6期

4 林建法;程光炜;王尧;张新颖;宗仁发;王光东;栾梅健;何言宏;季进;黄平;张业松;赵慧平;周景雷;陈思和;;致力于现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和实践道路的探索——“陈思和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纪要[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2期

5 黄发有;因为尊重,所以苛求[J];南方文坛;2005年03期

6 童庆炳;文艺学边界三题[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7 高楠;;文艺理论的现实属性[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8 臧棣;现代诗歌批评中的晦涩理论[J];文学评论;1995年06期

9 吴福辉;;“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三[J];文艺争鸣;2008年01期

10 邹红;;田本相和新时期曹禺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璇;许立莺;;《红楼梦》续书研究——以文学批评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艳冰;;试论朱光潜的文学批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3 蔡梅娟;;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4 蔡梅娟;;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5 陆侃如;牟世金;;刘勰的批奤娭——《文心雕龙》|!介之八[J];山东文学;1962年10期

6 南阳;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切阐解──金德万新著《风在倾听》简评[J];江汉论坛;1994年10期

7 王永林;“讲政治”与高校后勤工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陆宇萍,沈少莹;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原则及技巧[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刘睿,熊友华;论邓小平的经济立法思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林津石;外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几项原则[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红;;完善环境法律制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高宇平;洪雷;钟黎粤;;坑道透视探测中的一致性原则[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郑白玲;;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需求变化趋势及对策[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4 黄军强;;掌握课堂教学原则提高化学教学质量[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沈自友;;论高校辅导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原则[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王红伟;;浅谈高职学校管理原则与策略[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傅剑清;;论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公众参与原则的缺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解国柱;;教师评价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王文革;;生态环境建设立法问题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10 陈泉生;宋婧;;论环境法的国家干预原则[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文鑫 中共党员;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N];辽宁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翟晋玉;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杨f^ 本报记者 俞莹 刘昶;为应届高考生“传经送宝”[N];贵阳日报;2005年

4 叶和平;培训的忌讳[N];中国保险报;2003年

5 陈友梅、王宇;EBOD“软”着陆[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6 江昕;积极倾听的技巧[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记者 马芳;市城发公司受理投诉办结率为99.9%[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8 杨钢作坊;“做大图强”还是“做强图大”[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葛素表;返券促销涉嫌违反《银行法》[N];消费日报;2007年

10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朱元石;《北京记忆》:八位老同志的口述实录[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Kapukotuwa Mudiyanselage Alexander(阿里克);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4 姜松荣;“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彩霞;刑法空间效力论[D];武汉大学;2005年

6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9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阳;大学专业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刘敏;自由心证原则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峡;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的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莉;增强研究生德育的实效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徐舰光;中学英语网络教学及其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龙锐;公平原则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齐少芬;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维;完善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建容;语用学理论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囡;论道德教学之可能及其限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2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32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