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与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
[Abstract]:Chang Renxia is a famous Oriental art historian and archeologist in China. While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art, he opened up a new direction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folklore art. His Collection of Archaeology of folklore Ar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of folklore art in China. In these studies, 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sociology, archaeology and folklore, to cross-examine each other, thus widening the new field of vision of the study of folklore art. This kind of ideological innovation laid a preliminary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folk art. At the same time, his research on ancient art has greatly enriched historian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enriched the database of ancient art history research. The deficiency of Chang Ren Xia's research is that most of his studies focus on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ion and research of folk art relics, but less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of folk art. Bu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his research on folklore art from the angle of sociology and archaeology should not be ignor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俗艺术学研究”(批准号:09BA010)成果之一 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立项项目《常任侠与东方艺术史学思想研究》(CXLX-0092)成果之一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陶思炎;;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成;;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蔡鲁祥;;安徽和县得胜河滨水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9 陶思炎;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拥军;;“清空说”的隐逸文化内涵——兼论词与画的评价标准的相通性[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7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倪晋波;;《秦风》十诗作年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八辑)[C];2010年
9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10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8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英姿;为“梦”而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勤建;略谈民俗艺术的保护和建设[J];美术观察;2004年03期
2 贺敬之;关于艺术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91年03期
3 李运启;山西艺术研究机构改革之我见[J];晋阳学刊;2000年05期
4 崔;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纪念成立五十周年[J];剧本;2002年07期
5 杨义;;研究方法上的三个境界[J];文学评论;1984年06期
6 白翠英;探索与追求——艺术研究所建设考察[J];内蒙古艺术;2004年02期
7 李春熹;改进、丰富戏曲的研究方法[J];文艺研究;1986年02期
8 高延青;草原艺术研究的拓荒之作[J];内蒙古艺术;2005年01期
9 刘家序;;中华英才艺术研究院在京成立[J];收藏界;2009年09期
10 杨文虎;关于文艺研究方法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孝鸿;;滕固的汉代艺术研究——兼谈汉代艺术的外来文化成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凌珑;;略论审美想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吴元迈;;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思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宏印;;研究与批评关于文学翻译批评的方法论考察[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赵平垣;;第十四章 都市艺术(建筑、雕塑和艺术设计)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善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 推动中国特色艺术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2009年
2 孙家正;艺术的真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石一宁;改革推进了艺术研究[N];文艺报;2003年
4 周翔;杨义:中国叙事学及其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更名与正名[N];美术报;2007年
6 苏晓邋骆蔓 章露红 张政明;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卢伟;文学语言的语料库研究方法[N];文艺报;2004年
8 张佳;当代乡民艺术:危机与生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宁雨润;文学史著作需要经典[N];文艺报;2006年
10 思哲;艺术科研:努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好务[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菡薇;方法与对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D];复旦大学;2009年
4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8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9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秀日多;汉藏文学翻译的艺术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何婧云;陕西民间艺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雄贵;诗书画一体之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周云;文学翻译与背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易建芳;欲望表述结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6 李凡;《红楼梦》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陶蓓;艺术类教师职业专长形成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晓;江山之助:地理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褚松涵;论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乡土色彩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然;新媒体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5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7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