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诗学与社会学理论
本文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性别诗学与社会学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好
第12期女性文学研究、性别诗学与社会学理论41
殊性,研析原有的文学框架中普遍存在的“中性”观念,如“人性”观,是否真有普遍意义,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文学观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清理;
21男女作家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对作品的影响。对文学文本和理论中存在的“表征”系统进行考察和清理,探究历史各个时段的男女是如何在文学文本的诸种构成性要素中得到叙述和再现的,文学文本在何种层面上与社会性别文化系统共谋。
31研究决定作品成功的社会因素,特别是男性占主要地位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41读者社会学。研究读者的社会性别规定性对文学接受的影响,各个历史阶段中的读者以何种性别观念所形成的前理解面对文学文本,并形成了何种期待视野和审美旨趣,读效果,主体(作者、),在文本生产、功能,对文学的流通与消费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1社会性别惯例对文艺社会管理的影响。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文学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方法及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迄今,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虽已初具规模,但学术品味的提高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苏姗 格芭在《危机时刻:世纪之交的女性主义文学批(1999)中指出,文学女性主义主要是一种学术评》
活动而不是一种“付诸行为的活动”。这不仅适用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女性文学研究同样有警示作用。最近申丹对凯特 肖邦小说的读解,便值得提倡。她明确指出,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往往会隐含作者的不同立场“,但是,西方和国内学界均对某一作者的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从而影响了对作品之间差异性的认识”。其借用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运用叙事学分析的方法,考察作品隐含的立场与真实作者的复杂关系,得出了颇具说服力的新见解。她将肖邦作品的性别立场分为五类:11以《觉醒》等为代表,提倡妇女的自我发展,反对男权压迫;21以《懊悔》为代表,提倡传统妇道,倡导回归家庭;31以《一双丝袜》为代表,对一些无私忘我的母亲角色的既同情又讽刺;41以《一小时的故事》为代表,表面上看具有较强的女性主义意识,
实际上对追求自由的女主人公不乏反讽;51以《黛
西蕾的婴孩》为代表,性别问题与种族问题相交织,表面上是反男权压迫,实质上褒白贬黑,在潜
[2]
藏文本中为白人奴隶制辩护。在对曼斯菲尔德的评论中,申丹同样娴熟地运用了叙事学的细读法,从作品叙述视角的微妙转换中,叩击出其深层所蕴含的女性主体意识。
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对文学作品及各种文艺现象作跨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探讨,才能避免近期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贫血。
三
“诗学”,,而是指,而是要认识制
[3](P36)
”“现代意义上的诗学是指有关文学本身的、在抽象层面展开的理论研究。它与文学批评不同,并不诠释具体作品的成败得失;它与文学史也不同,并不对作品进行历史评价。它所研究的是文学文本的模式和程式,以及文学意义是如何通过这些模式和程式而
[4](P4)
产生的。”性别诗学(genderpoetics)属于文艺学中价值论与存在论的范畴,其以性别价值取向为基本分析要素,把社会性别作为社会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对文学艺术中的性别因素做诗学层面的解析、研讨,研究作者、作品及接受者性别角色的复杂性,探讨由性别、种族、阶级、时代、经济、科技及教育等因素所铸成的性别角色与身份之间的交叉与矛盾,挖掘男女两性特殊的精神底蕴和文学的审美表达方式,并试图说明其产生缘由,突出文学的“性别性”和两性平等价值。
主要是社会学理论,特别是“社会性别”概念,为女性文学研究走向“性别诗学”起到了桥梁作用。性别诗学将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既关注男女两性的差异性,也关注其共通性,既解析作为“类”的存在的人,也考察个体的人,既关注两性的生理特性,更关注两性特征的社会构成。在探究人们的文艺创造行为时,结合其生理、心理、情感、政治、经济及种族等属性,将其作为具体的、完整的人来考虑,其中,对人们的性别主体性尤其是社会性别属性怀有浓厚的兴趣。它首先是将性别特
本文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性别诗学与社会学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