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三态论”
[Abstract]:With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post-learning" era, the traditional theory has been unable to explain and include the new phenomen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state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practic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oretic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other-oriente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co-imag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an b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The theory of three states not only reevaluates the value of practic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is often neglected, but also accepts othe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o that the misrepresentation and dispute brought about by the fact of "three states" 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ave been reasonably resolv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广东外语艺术学院外语系;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ZW128)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45)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1WYXM05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正坤;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王向远;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赵锡强,王劲;广告英译中的常见错误[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4 李坤;;汉译押韵英语广告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尹益群;意图、形式与功能——从功能翻译论角度对比研究中国古典诗歌英译[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谢丹,朱徽;加美中一段文史因缘[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吴爱月;浓妆淡抹总相宜——萧红、张爱玲小说妇女问题之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彭桦;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瓦韵青;试谈可比性的形式、实质及其组成部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佐文;牛云平;;论认知机制差异对译作解读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4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温建平;翻译中价值组合体的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文化差异与文化传播——试谈异化翻译[D];外交学院;2001年
2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湘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文英;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曹赛先;翻译对文化的迁移作用[D];湖南大学;2001年
6 郭丁;[D];郑州大学;2001年
7 钱钰;论地区文化对翻译风格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芦有珍;习语:文化负载与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9 杨洋;许渊冲与庞德中诗英译思想与成就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01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0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