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者”镜像中审视自身——当代中国“西方视域中的中国形象”研究述评
[Abstract]:Historicall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image of China in the West have change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mselves. The western image of China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western people's view of China, but also enters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thought with the western modernity thought.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China in the western horiz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image of the western field of vis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gradually, but it has never been rid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modernity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it only examines itself in the mirror image of the "other person".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ference meaning of the Western Chinese image to us, 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iscourse mechanism behind the image, be alert to the domination of the western discourse over the Chinese expression, and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onstruct one's own 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雅梅;;对西方媒体热议“中国形象”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2 周云龙;;跨文化形象学:从形象类型到形象网络——周宁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3 狄泽林克;方维规;;比较文学形象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3期
4 吴秀明;方爱武;;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德明;;后殖民理论在中国语境的旅行(1992—2012)[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袁涛;;自塑形象——赛珍珠作品的美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廖凯军;;《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张茹;;“形似”而“神非”的异国形象——浅析《人的状况》里中国形象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马艳艳;;绿蒂作品中的中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吴佩谦;;郭沫若笔下的日本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葛慧静;;异域想象——斌椿的英国之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4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5 张旭东;;试论泰缅神话中对中国形象的认知[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伯伟;;从朝鲜半岛史料看中国形象之变迁[A];韩国研究(第十二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彭应,
本文编号:2412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1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