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三大误区——兼与张红兵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9-03-07 22:20
【摘要】:张红兵先生在一篇题为《中国文艺学界文化研究两大误区述评》的文章中指出文艺学界的文化研究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是缺乏冷静而理性的姿态,显得浮躁;其二是没有形成体系性的理论,实践成果不足。张先生的文章可能会引起许多文化研究者的共鸣,但是笔者质疑其"误区"的真伪,其对于"误区"的界定本身即是当前文化研究的"误区"之一。笔者认为,当前文化研究中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僭越,二是理论建构的迷狂,三是强行的学科化和体制化。这些误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文化研究发展的来龙去脉还不够清晰明了,文化研究所持有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立场还没有被我们好好消化、吸收和运用。
[Abstract]:Zhang Hongbing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two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tudy of culture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in an article entitled "Review of two misunderstandings in Cultural Studie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One is the lack of calm and rational posture, appear impetuous; the other i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theory, insufficient practical results. Mr. Zhang's article may resonate with many cultural researchers, but the author questions the truth and falsehood of his "misconception". His definition of "misunderstanding" itself is one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current cultural studi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thre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current cultural studies: one is the violation of cultural studies on literary studies, the other is the madness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third is the forced discipline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lies in the lack of clarity on the origin and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earch, and the fact that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positions held by the Institute of Culture have not been properly digested, absorbed and applied by u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红兵;;中国文艺学界文化研究两大误区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刘艺菲;;剥离“常识”的果壳——解读《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伍鹏;;精英文化如何走向大众——从《于丹,为大众找回了孔子》说开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汪红霞;;目睹“另类”王者的风采——读虹影作品《上海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樊秀芝;;对文学与作家的“祛魅”——布尔迪厄的“场域”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刘华;;浅析中国英语词汇层面上的文化身份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阎敏;韩静;;论李碧华《霸王别姬》隐含的三层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郑晓红;;消费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晶;;论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中的移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马艳霞;庄勇;;促进贵州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对策初探——基于社会科学管理的视角[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5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张立群;;新诗“概念问题”的反思与世纪初的现象争鸣[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惠娴;符号学视域下的《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报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蒋小平;药品广告对健康消费神话的建构[D];湘潭大学;2010年

7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余颖;网络传播中的草根新闻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盖生;文化研究批判:从辨析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关系开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4期

2 陶东风;;关于文化研究的答问[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对话还是对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4期

2 鲍栋;;打火机:闪烁其辞的文化研究[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3 胡乔美;;关于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王轻鸿;;“信息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5 宁宗一;文学本位与文体意识[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2期

6 黄青喜;;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许俊莹;;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地位与合法性问题[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8 郑玉明;;冲突抑或统一——兼论文化研究、文化批评与文艺审美性之关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傅守祥;;文艺学的拓疆与文化研究的崛起[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育烽;陈智淦;;生态女性主义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谢纳;;“空间转向”与当代文艺理论建构[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庆本;超越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N];学习时报;2001年

2 杨扬;文化研究:谨防庸俗社会学回潮[N];文汇报;2003年

3 贾蕾;文化研究与中国走向世界[N];文艺报;2004年

4 李卫华;当前文艺学中的“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6年

5 王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1年

6 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胡菊兰翻译整理;电子媒介·文学危机·文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崔立秋;文学理论遭遇危机了吗?[N];河北日报;2006年

8 解玺璋;文化研究译著再度走红[N];北京日报;2001年

9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10 徐立钱;新世纪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凤英;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左少峰;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纪晓玲;女翻译家冰心及其译作《吉檀迦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薛丽萍;从文化视角比较简·爱和林黛玉的不同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文岗;如何走出在理解现代与后现代艺术上的误区[D];河北大学;2005年

8 黄健平;《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儒家文化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9 雷洪梅;媚俗:大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考察[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云;大卫·霍克斯翻译《红楼梦》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的研究:文化研究视角[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3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