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与互文性:文学翻译研究新视野
[Abstract]:Translation activity is a kind of social operation. Memetics focuses on the social evolution of language through the imit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memes, while the intertextuality theory illustrates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multi-discourse of culture by the chime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both put liter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fie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heoretical probabilities and practical maneuvera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new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项目(吉教科文2007第484号) 吉林大学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JC015)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关海鸥;;汉语模糊修辞英译限度的美学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增流,徐海云;《好人难寻》——一种结构主义的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荆兴梅;;《飘》中反讽的解构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周瑞英;;语言模因特点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潘艳;;何处追寻失落之幸福——析赫伯特·艾森赖希之《奥尔良的新(幸福)少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杨莹莹;;后现代主义悲剧观中戏拟的《小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赵晶辉;;莱辛小说《四门城》中异化的地下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李龙梅;;从《时时刻刻》透视二十世纪女性的成长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沈文凡;李文玉;;白居易诗歌的影响与接受[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4 陈友冰;;排拒冲撞与接纳吸收——德国历代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及相关特征[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5 王毓红;;《文心雕龙》的互文性[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黎;;库切作品中重复面纱下的“他者”[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范子烨;;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巫丹;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彭海燕;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8 罗丽文;社会性别视野下《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佘国秀;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新词语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禹;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悖论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锡坤;卢静;;俯仰宇宙审美观照源起之再追索——从《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谈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徐盛桓;论意向含意─—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七[J];外语研究;1994年01期
3 蒋述卓;王瑛;;想象·虚构·诱惑——论宇文所安文论中的“中国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晓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J];飞天;2011年12期
2 王纪红;;电影片名翻译新论:互文式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韩丽;薛富强;;意境美的重新塑造——文学翻译艺术的真谛[J];大家;2011年14期
4 李潇;;文学翻译中文化霸权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家新;宋炳辉;高兴;何言宏;;“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J];上海文学;2011年08期
6 凌鑫;;互文性视角下的广告翻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7 李亚峰;高涵;;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8 高丽;;刍议文学翻译之难[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9 肖尊岚;杨志豪;旷爱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赵洋;;互文性视域下的公示语英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3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怀谦;文学翻译缺失多[N];人民日报;2005年
2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4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烁;文学翻译缘何沦为“零首选”[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姜小玲;林少华:文学翻译是心的对接[N];解放日报;2010年
10 南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刘士聪;不拘一格培养文学翻译人才[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9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菲繁;《狼图腾》英译本的互文性解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斌;汉英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张晓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互文性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翔;公益广告中的互文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德美;A.S.拜厄特《占有》中的互文性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范李娜;互文性理论在动画片文本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严斌;从互文性视角看译者角色[D];湘潭大学;2006年
8 马秋利;译者主体的互文性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6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3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