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汉译“陌生化”美学研究
[Abstract]:Ulysses as a modernist writer James. Joyce's masterpiece itself has a high aesthetic value of "defamiliarization". Through reviewing the concept of defamiliarization, we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efamiliarization aesthetics. It provides a powerful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defamiliarization aesthetics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Ulyss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defamiliarization of Ulysses, which involves the translator's defamiliarization poetic view and the defamiliariz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defamiliarization" in translation more intuitively.
【作者单位】: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淮阴工学院基金项目“文化转向视域下的《尤利西斯》汉译本研究”(HGB1117)
【分类号】:I046;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建光;;西方意识流小说“前景化”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3 孙建光;王成军;;詹姆斯·乔伊斯:叛逆和艺术张扬的文学巨匠[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郑海凌;“陌生化”与文学翻译[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2期
6 孙艺风;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J];中国翻译;2003年03期
7 陈琳;;论陌生化翻译[J];中国翻译;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杨春;周玉英;;《尤利西斯》的几种陈述方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方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张玉霞;牛圣恩;;论翻译工作中译者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苗吉友;蒋雪丽;;转变我们认识文学本质的思维方式——几种文学本质观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蔡玲燕;;摆脱母爱的枷锁——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史蒂芬的成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9 张晔;徜徉在大自然中的人——谈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与华兹华斯自然诗[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10 杨冬;;浪漫主义诗学的三种倾向[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段风丽;;论《克丽斯德蓓》的宗教主题及其来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绍华;;闻一多诗歌与英美近现代诗[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霍俊明;;能否“重新作一个浪漫主义者”——1990年代以后:浪漫主义诗学的“末路”或“观念史”[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孔帅;瑞恰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苗;权力话语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燕燕;从《飘》的两个中译本论译者主体[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芳;陌生化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胡德侠;诗性智慧视野下翻译文学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波;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周游;从接受美学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冰冰;从景观描写看夏多布里昂的宗教情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翼明;;论意识流及其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影响[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2 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3 李岩;;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局限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5 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孙会军 ,郑庆珠;翻译与文化“杂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7 郑海凌;“陌生化”与文学翻译[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2期
8 劳陇;“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9 郑海凌;译语的异化与优化[J];中国翻译;2001年03期
10 韩子满;文学翻译与杂合[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修云;周晓燕;;意识流文体的翻译与译者的任务[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2期
2 苏宏斌;应该怎样对待形式主义的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3期
3 李红满;;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尤利西斯》中语码转换的翻译[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相静;;管窥散文语言的陌生化[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7年11期
5 孙青瑜;;从语言的陌生化看“气韵神境”[J];文艺评论;2010年03期
6 周书文;;论小说的陌生化艺术[J];广西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7 邹莹;;隐喻性的强弱对诗歌陌生化的影响[J];剧影月报;2009年03期
8 曾莹,杨向荣;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J];天中学刊;2003年03期
9 高速平;张凤香;赵铁海;;陌生化与广告[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10 陈琪;;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翻译[J];长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慧坚;;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4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6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保红;;比较与翻译——以罗伯特 彭斯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与三首汉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红才;“陌生化”的写作思维[N];文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谢颖;引路与反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蔡晓玮;汉译名著:中外思想传播史上的传奇[N];协商新报;2009年
4 张明华;“陌生化”观照与古代文学理论的结合[N];文艺报;2006年
5 陈众议;文学的钟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袁志英(翻译家);板凳一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童庆炳;文学的第一要素[N];学习时报;2003年
8 曾艳兵;意识流:西方·日本·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傅浩;汉译乔伊斯诗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黄开发;“短信小说”的里里外外[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5 曹连观;文艺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萍;《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汉译文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昌凤;论现代艺术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4 李新坤;论比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孙双;艺术创造与“陌生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丁莉;论俄国形式主义的经典范畴陌生化与自动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蔡亚敏;论E.E.肯明斯诗歌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芸;文学作品中陌生化现象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法[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俐;文学翻译中“陌生感”的诗意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乐;论文学艺术的“隔”之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2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5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