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及其文化价值
[Abstract]:To explore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i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By mean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dialectics and examples, it is revealed that science and art share the same origin in primitive thinking and primitive mixed culture, and that science and art are interdependent, absorbed and mutually promot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On this basis, on the premise that mutual benefit symbiosis is the b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ltural value of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facing up to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contribut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happiness, and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fine art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between science and fine arts will inevitably bring the whol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of science and fine arts will al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ultural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机理和对策研究”(12AZD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与背离”(12YJA760030)
【分类号】:J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国华;从文化哲学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飞,刘则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路与技术主题的凸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晨;;艺术为什么会令人愉悦?[J];百科知识;2011年14期
2 涂铭旌;刘定祥;;从美学的角度看科学与艺术[J];科学中国人;2011年13期
3 刘伟;;从医学的角度反观艺术 以艺术的角度反观医学[J];艺术.生活;2011年03期
4 连登岗;;人体科学与气功文学[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张永钦;;国家战略视野下的艺术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梁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2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赵峥嵘;;艺术教育与人的素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王霞;;试析科学与艺术的融合[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虹子;这一时刻写下历史[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甯甯 许健;树立正确的艺术评价标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范f ;科学与艺术:彼此的抵达[N];宁波日报;2007年
4 孙武臣;两座“塔”的分手与会合[N];光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曹俊杰;未来艺术:害怕的,就是失去想象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张锐锋;文学和科学需要不断沟通[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江晓原;艺术能否相融于科学[N];解放日报;2008年
8 王蒙邋(作家 原文化部部长)冼鼎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中科院院士);从来没有一种永远完美的形式[N];文汇报;2007年
9 徐涟;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科学与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研究中心 供稿;艺术家要体现其专业素养[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江平;艺术走向消亡吗?[D];南昌大学;2007年
2 冯知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关于当代艺术的当代性问题讨论[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60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6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