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沙迦双年展
[Abstract]:This is my first survey trip to the Middle East and regrettably underprepared. What do I know about Shagar emirate? All I know is that this dry, alcohol-free emirate is serious about investing in cul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stead of buying big-name embellishments like other emirates (the upcoming Louvre and Guggenheim Museum in Abu Dhabi) or running art as a business (Dubai's commercial galleries and art fairs).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芬兰策展人罗格来华筹备北京双年展[J];中国书画;2005年05期
2 黄效融;单春玲;;解密三届“成都双年展”[J];大艺术;2008年01期
3 Alberto Mugnaini;吴子茹;;从“场所精神”到“全程精神”——布拉格双年展之新风格[J];东方艺术;2007年21期
4 朱其 ,米莲;威尼斯双年展的梦想与冲突[J];天涯;2003年06期
5 彼得·普拉根斯;吕旭峰;;2010惠特尼双年展[J];世界美术;2010年04期
6 田霏宇;梁幸仪;;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启明(光的国)[J];艺术界;2011年04期
7 蔡影茜;;另一个美好周日——第十届里昂双年展及其熵[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年12期
8 卞皎皎;王涛;;彭锋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J];艺术界;2011年03期
9 管怀宾;;集装箱中的艺术双年展[J];画刊;2007年12期
10 ;观察语录[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名方;;思惟研究与诗词创作[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孙国林;;动机与效果[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6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国屏;;大自然的色彩永远流行[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保护长城书画义拍义卖作品征集展[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10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李宁 董芳芳;柏林双年展本届打“人鼠”牌[N];深圳商报;2006年
2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供稿;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直面中国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 支宇;成都双年展 顶级盛宴与话语转捩[N];四川日报;2011年
4 赵忱;2007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将是什么味道[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杨心一;国际艺坛及投资的风向标:威尼斯双年展[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周舒;在处女花园和油库中“见微知著”[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记者 焦雯;中国馆见微知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2010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 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唐克扬;威尼斯双年展的冷思考[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段泽林;北京双年展中方策委三人谈[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叶飞;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面孔[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3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李秀兰;中朝现代女作家作品中的内在意识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施虹;开放与展望—艺术品整合营销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陈浩;公众与展场[D];上海大学;2013年
7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8 梅汉成;觉醒与繁荣[D];东南大学;2006年
9 李茵茵;《诗经》婚恋诗葡萄牙语译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苗;文化自觉与国际双年展的中国模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王健;第75届惠特尼双年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颜昌戈;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参展历程探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姜宛君;“一个展览”与“一个国家”[D];西南大学;2013年
5 王然;国际艺术展览模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李云霞;“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7 闫小瑛;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策展人现状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露萱;中国独立策展人规制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3年
9 黄墨寒;艺术权力的分布与变化(2002-2011)[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10 刘菡;态度与联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66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6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