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仿与讽刺:两个家族相似概念的比较分析
[Abstract]:"parody" and "satire" are two ancient literary creation techniques and genres, as well as two traditional concepts in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al practice. In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literature, parody and satire are often used indiscriminately, which leads to the confusion of the two concepts in critics. Although the two have obvious kinship and family similarity, parody and satire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arget object of the text,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target object, the nature of comedy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However, in postmodern art practice, parody and satire tend to merge gradually, so that the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no longer exists.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文艺学院;
【分类号】:I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萍;;尤金·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一部充满狂欢精神和多重复调的戏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方国武;;试析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丁伯林;;反讽的经典文本:《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邱静娟;;《绝望》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荆兴梅;;《飘》中反讽的解构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邵萍萍;廖小云;;浅析《化身博士》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9 杨四平;;马凡陀:中国现代讽刺诗写作的重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10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如珍;;戏仿:一种难以回避的话语表达方式[J];艺苑;2009年05期
2 赵倩;;“戏仿”的概念内涵及流变[J];语文学刊;2010年22期
3 程军;;什克洛夫斯基论“戏仿”[J];理论界;2009年05期
4 陈后亮;;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情结:怀旧还是反思?[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5 李塞英;;从讽刺戏剧中审视现实“丑”——教学理论研究习作[J];双语学习;2007年08期
6 刘骥;杨雅(王乐);;奇特的想象,绝妙的讽刺——《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讽刺手法之比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付凤菊;张国良;;戏仿的寄生性与批评性(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8期
8 康兆春;;戏仿:再回首抑或创新的无奈[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李妙晴;;从批评话语分析看《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互文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2期
10 詹莉;;戏仿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探析[J];长城;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颐武;“盲点”的焦虑[N];北京日报;2002年
2 北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凌建英;艺术的良知与青少年教育[N];文艺报;2010年
4 禹建湘;后现代语境下的乡土想像[N];文艺报;2005年
5 李静宜;文艺批评要驯服市场的“野性”[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邢立丽;戏仿概念的历史流变和理论内涵[D];辽宁大学;2012年
2 董晓蕾;暧昧的抵抗[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非玄;超文性戏仿理论试说[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4 夏开丰;当代英美艺术哲学关于艺术定义问题的逻辑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漫;作为话语类型的“狂欢”[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慧敏;“严肃的游戏”[D];郑州大学;2006年
7 郑湛;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流媒体艺术表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8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晶晶;后现代视域中的互文性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5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7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