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杨译本中的隐喻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19-05-30 23:35
【摘要】: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里,人们经常运用隐喻。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语言艺术,而隐喻的现代理论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起着诸如增添美学价值、深化主题及帮助认识事物等作用。《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其语言生动、形象。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隐喻,从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得以深切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的英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诸多《红楼梦》英译本中公认的一部成功译作。该译本对原著中的隐喻作了很好的处理。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Lakoff与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和Fauconnier与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theory),对杨译本中的隐喻进行了解读和分析,由此进而指出,在文学作品中,隐喻运用非常普遍,而隐喻的恰当运用对提升文学作品的价值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为隐喻可以将事物说得更通俗、更生动、更形象,也能使读者更易产生联想,从而对所读的留下更深的印象。文章还认为,隐喻可使作品成为一座经得住长时间开采和挖掘的储量丰富的思想宝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46;H315.9
本文编号:248925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46;H315.9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俭波;;商业、体育比赛及政治三种语篇中常规隐喻的概念整合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绯绯;《红楼梦》杨译本中的隐喻认知解读[D];东华大学;2008年
2 盛春媛;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常规隐喻及体喻[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姜鲁宁;汉语简单句中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理解的脑加工机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陈玉凤;在二语教学中作用的实证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桂仁娜;从认知及语用认知角度看常规及诗性隐喻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张玉婷;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小说《喜福会》中的新隐喻[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朱宁;汉语语句中不及物动词的字面义和常规隐喻义的脑加工机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马玉俊;隐喻理解加工策略的选择机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沈莉;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潘琳琳;新奇隐喻理解机制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89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8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