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研究的立场与方法探索——艺术史交叉研究带来的新思考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angles of art history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e, which makes it more close to the direction of humanities. In the process and exploration of expanding their own research categories and fields, several key methodological positions are important aspects that determine the maintenance of subject personality and boundaries in art history.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should focus on "art Noumenon" rather than pure historical analysis. Art history is a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aesthetic judgment and objective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which focuses on the Noumenon of art, we should 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image" in methodology, so that the imag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history can provide discourse reference for other humanities disciplines, rather than making "image" become the umbrella for other humanities disciplines to be involved in the subject of art histor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2011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多元视阈中的艺术史理论与实践探索——抗战时期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学术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SC11C024)
【分类号】:J1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巍;;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陈晓华,何人可;产品设计的时尚化趋势[J];包装工程;2002年03期
3 吴卫,肖盛;中国的工业设计需要寻根——探讨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J];包装工程;2004年01期
4 沙武田;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考察[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5 白天佑;沙武田;;莫高窟第231窟阴伯伦夫妇供养像解析[J];敦煌研究;2006年02期
6 沈玉;浅议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建构的意义——兼论美术史料与美术史学的关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葛兆光;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8 黄厚明,杭春晓;滕固与中国美术考古学的现代转型[J];美术观察;2005年02期
9 黄厚明;;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学科向度与理论框架[J];美术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鹏;;美术史研究中的“赞助人”[J];美术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吕少卿;承传与演进[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武红;艺术家的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君;从工匠到“神经”天才[D];四川大学;2006年
9 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10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胡征宏;中国高等学校形象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初枢昊;竞争的公共性空间:18世纪中后期的巴黎沙龙[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张春阳;南学约简与北学深芜[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5 陈超历;在变化中演进[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6 熊煜;中国陶塑艺术特征的初探及历史文化意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陈皓;设计解读——工业设计本体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冯祺;泰州学派对明末清初绘画思想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9 周博;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林承琳;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历史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魏屹东;试论科学内外史发展的三个阶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4期
2 方闻;申云艳;;“汉唐奇迹”:如何将中国雕塑变成艺术史[J];美术研究;2007年01期
3 李凇!美术史博士;研究艺术的考古学家或研究图像的历史学家?──略论考古学的影响与中国美术史学的学科性[J];美苑;2000年06期
4 方闻,李维琨;为什么中国绘画是历史[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方闻;;清华大学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研究所学术定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答黄厚明、申云艳、邱忠鸣、彭慧萍同学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莫家良;真伪·风格·画史——方闻与中国艺术史研究[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8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瑛;;求同之于辨异:探求一种新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兼论宇文所安的《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2 卢迎华;;没有边界也没有历史的艺术 《全球艺术与美术馆》简述[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3 霍华德·墨菲;李修建;;艺术即行为,艺术即证据[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建民;;主持人言[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5 李星明;;有容乃大——略谈张道一先生关于艺术学发展趋势的前瞻意识[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6 王志亮;;前卫艺术辩证法——比格尔前卫艺术理论的建构逻辑[J];美术观察;2011年06期
7 张红;;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8 张清河;;美学观照 历史考量——对恩格斯“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再认识[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9 连登岗;;人体科学与气功文学[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美术系 曹天成;艺术史上的个人观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黄厚明;高校艺术史教学应重视和利用博物馆资源[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白谦慎;开卷有益[N];南方周末;2007年
4 杨乃乔;比较文学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N];文艺报;2001年
5 刘士林;“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5年
6 王繁;统计学能否替代艺术审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何桂彦;美术批评须有自己的方法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N];文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香;中国艺术史研究有了奠基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舒;艺术之中的美国三百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翔;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神话化现象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2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黎;如何装扮“姑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木桂;文艺人类学方法论[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权晶;体系 精神 方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刚;文学翻译的诗学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6 康世伟;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胡笛;论阿诺德·豪塞尔艺术社会学方法论[D];浙江大学;2009年
8 余慎;为我所用式的大众文化理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闯;探究朱光潜多元整合的思维模式及其在抗战时期中国的实践途径[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洁;文学翻译的文本阐释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2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