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艺术介入社会”:新敏感与再肯定

发布时间:2019-06-27 12:52
【摘要】:正艺术作为"艺术"在今天需要自我反省。社会作为艺术的存在世界也需要接纳艺术的再认识。本文试图以"艺术介入社会"的批评视角来观看近些年中国的当代艺术中的一些特别现象,希望在各种不同的批评话语中来突显、重新肯定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关系。中国的当代艺术有许多的路径可以选择,也需要强化许多不同的艺术维度,如艺术语言问题、中国传统与当下问题、中国所发展的新的文化艺术与国际的关系问题,等等,都是今天的批评话语所
[Abstract]:As an art, positive art needs to reflect on itself today. Society, as the existence of art, also needs to accept the re-understanding of a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look at some special phenomena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intervention in society", hoping to highlight it in various critical discourses and reaffirm a kind of artistic form and artistic relationship.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as many paths to choose from, a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many different artistic dimensions, such as artistic language, Chinese tradition and current problems,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art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so on, all of which are the focus of today's critical discourse.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
【分类号】:J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运峰;王颖吉;;破碎的寓言:试论品特的威胁喜剧[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2 西元,雪冰;“文革反思”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影响——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政治-历史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1期

3 陈思和;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朱国华;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5 祝朝伟;张柏然;;现代性的诉求——庞德《华夏集》对美国诗歌主题与用词的创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陈源;艺术自律性范畴的再思考[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7 贺桂梅;文学性:“洞穴”或“飞地”——关于文学“自足性”问题的简略考察[J];南方文坛;2004年03期

8 汪正龙;文化研究的得失与文学理论的知识重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明贤;建筑的实验[J];时代建筑;2000年02期

10 胡恒,王群;何为先锋派——先锋派简史[J];时代建筑;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期光;现代艺术框架中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4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5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6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7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8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范国英;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靳卫红;论中国20世纪绘画范式的转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杨立青;先锋小说与“个人性”之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徐秋红;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屈立丰;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的兴起[D];四川大学;2004年

6 郝近瑶;西方先锋派音乐不确定性特征的美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翁再红;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赵大军;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1949——1956)政治宣传画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笑伟;论博尔赫斯小说创作游戏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平远;从“文学革命”到“二为”方向——邓小平文艺理论与中国20世纪文艺思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1哈雷戴维森 中国当代艺术臻品大赛落幕[J];东方艺术;2011年13期

2 姚朋;;迷途与寻根——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些现状和未来走向[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3 马学东;;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研究[J];荣宝斋;2011年06期

4 翁菱;张黎;;“留注中国当代艺术”——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对话[J];艺术·生活;2006年05期

5 宋琛;;市场引导下当代艺术构成体系[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6 ;沈舟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行列[J];上海建设论苑;1994年04期

7 ;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J];美术文献;2010年03期

8 梁玖;;中国当代艺术的加力诠释——评艺术本土阐释力作《中国当代艺术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王端廷;;当代艺术与大众的距离[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10 常青;;风暴来临 当代艺术一片萧瑟 震荡过后 市场路在何方[J];中国拍卖;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2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宋建林;;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贡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裴临风;;边缘地带——有感于贵州当代艺术的现状、处境及其它[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9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马清福;;文艺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剑武;如何调整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8年

2 张勇;张晓刚——中国当代艺术的“千万宝贝”[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本报记者 邱家和;专家多伦论道指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与未来[N];上海证券报;2009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张晓凌;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上)[N];光明日报;2009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张晓凌;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下)[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杨琳;博雅珊:中国当代艺术如此新鲜[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西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研究室主任;798的变局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N];美术报;2009年

8 商报记者 刘洋;中国当代艺术未进入低迷期[N];北京商报;2009年

9 郭燕 姚瑶;798:中国当代艺术新地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河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当代艺术”缘何没有“中国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皓;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大治;扣响可能之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鸿渊;东施效颦[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曾彦斌;回到本地[D];中山大学;2004年

7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8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张婧;重塑文化立场[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10 魏津;中国当代艺术中情色问题的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06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6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