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艺术意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08 13:36
【摘要】: 本论文以意象论作为理论视角,对艺术概念、艺术现象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新的理解。特别是在意象论的框架内,对艺术的当代状况、当代问题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分析,做出了一定的判断。同时也对意象论的理论结构本身做了一些阐发,修正了前人的一些观点。 第一章艺术与意象。简要考察了艺术概念的流变情况,分析了西方“艺术”概念与中国“艺”概念的同异。指出意象是在创作或欣赏过程中持续生成的融合着自我和对象的统一;艺术在意象的生成中存在。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比较的角度,否定了将“意象”作为艺术本体的比较流行的看法。 第二章意象的生成。结合作品构成的分析,考察了意象的生成过程。指出这一过程因艺术门类的差异,以及创作者、欣赏者状态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并讨论了现当代艺术意象生成的一些新的状况。 第三章意象分类。按自我和物象的组合方式将意象分为了实象、喻象、物象、抽象几种形态。其中实象为前人理论的补充,在喻象、物象这两个部分对前人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并依照意象类型的区分,重点讨论了现当代艺术的一些问题。 第四章意境。重点讨论了意境生成对创作者、对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以及对欣赏者的一系列复杂的要求。通过对“创生”的阐发,肯定了坚持艺术等级的必要性。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art and artistic phenomena to some extent. Especially in the framework of image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some concrete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ar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image theory itself, and modifies some previous viewpoints. The first chapter is art and image. This paper briefly investigat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art,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 of "art" in the West and the concept of "art" in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mage is the unity of self and object, which is continuously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or appreciation, and art exists in the generation of imag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hinese philosophy, this paper negates the popular view of "image" as artistic Noumen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generation of image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ork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of image gener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process may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art categori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states of creators and admirers. Some new situation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istic image gener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self and object image, the image is divided into real image, metaphorical image, object image and abstract form. Among them, the real image is a supplement to the previous theory, and some previous viewpoints are modified in the two parts of metaphor and object image. According to the distinction of image typ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me problem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Chapter IV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for the creator,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work, as well as a series of complex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reciat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nesis, the necessity of adhering to the level of art is affirme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许蚌;分解与实验:现代艺术的核心力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秋群;;审美何为——读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5 臧泓;园林意境浅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李健;比兴思维与意境的创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刘小燕;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8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9 严晨;寇玲;付琳;;多媒体数字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性创造[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曹晓飞;空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邓伟;;历史与人性的浑融——李R既恕按蠛有∷怠痹俨蚚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王健;;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3 麻尧宾;梁实秋小品文艺术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7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林(更生);新时期福建历史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11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11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