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立法:当代艺术史写作的主体价值与知识生产困境
[Abstract]:In the predicament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writing, the writing subject is faced with the danger of nothingness of values, which leads to the standard of art history writing is easily controlled by words other than art. The dilemma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nothingness of values is reflected in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writing mode of proximity and value neutrality,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several examples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writing, expounds the limitation of writing subject in historical space and power field, and points out that historical writing should first of all actively reflect on its own writing position, clarify value judgment and determin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毓君;;汪曾祺的读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朱丽莉;;“文学场域”至“文学权力场”的转换——浅论左翼作家文学行为的“权力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尹蓉;;死亡的“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4 于娜;;浅谈萨特的自由文论说[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忠波;;30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李元;论加缪的“荒谬”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张文涛;;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晶晶;;存在的悲剧与超脱——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精神[J];才智;2010年03期
9 庞弘;;穿透囚笼的舞蹈——浅谈萨特存在诗学中的自由主义[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欧阳兵;;艺术价值、生活情趣和社会要求的包容:重建场域信任——一个以场域理论为视角的分析[J];武陵学刊;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张意;;自律性:布尔迪厄理论的“内在冲突”[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魏红杰;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俞晓娟;沦落与改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亓亮;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底层叙事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楠;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静野;;角色意识对写作主体的影响[J];写作;2007年05期
2 陈文高;人本主义写作理论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3 魏玉川;;创造性思维与文章体式的变革[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周德仓;原味──写作的内在价值体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方才勤;从内心走向形式——写作主体内在审视力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赵增娜;;小说写作中矛盾设置的方法[J];写作;2010年16期
7 金长民,陈登报;写作个体风格探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张传真;;写作基本规律论[J];写作;1996年06期
9 唐元明;散文创作中主体情感的积聚与外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于为苍;流光溢彩 熔铸隽永——论场面在散文中的写作功能[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广德;;网络写作论[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江锐歆;批评的立场[N];文艺报;2001年
2 黄应全;立场意识[N];文艺报;2001年
3 姜耕玉;关于批评的“语境”“立场”及文本真实[N];文艺报;2002年
4 张学昕(辽宁师大副教授);展望21世纪中国文学新的美学理想[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运良;论写作主体生存状态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审美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耕野;文学写作真诚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9年
3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4 黄誉;童话写作中的幻想新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聂艳红;写作自疗[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7 庄伟伟;论本雅明的文学实践观[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12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1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