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艺”一词的产生、流衍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9-09-16 20:59
【摘要】:"文艺"一词是中国在现代性进程中用古代以"文"为核心的艺术体系对接西方以"艺"为核心的艺术体系而产生出来的语汇。在这一对接过程的造词中,出现了"雅艺""、美术"、"艺术"和"文艺"。"文艺"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艺术体系总称,二是文学这一艺术,由此产生第三义,即文学之学又成了文艺学。"文艺"一词是互动的产物,但"文艺"与"艺术"作为两套语汇同时存在,又因对方的存在而变换着语义。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J];美术研究;2003年04期

2 邢莉;;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4期

3 邢莉;常宁生;;美术概念的形成——论西方“艺术”概念的发展和演变[J];文艺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7 允春喜;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刘雪燕;高校影视鉴赏课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杰令;;略论春秋邦交中的使节[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5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8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9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宏复;枕顶绣的文化意蕴及象征符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3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7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颖;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纯安;清末群学辨证——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3年05期

2 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J];美术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杰;;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的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金海;王永华;;浅析“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湖南农机;2010年07期

3 胡友峰;;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知识空间的重组[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4 任仲伦;;关于文学理论体系化的方法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刘武;;哲学时代:作为一种自足体的文学与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1987年05期

6 竞文;文学理论建构各家说[J];文艺研究;1989年01期

7 王彦霞;文学:如何被阐释——评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8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朱立元,郑克鲁,孟庆枢,王兆鹏,赖大仁;关于文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Z1期

10 王淑娟;浅谈情感的融注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凌继尧;;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5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6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7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8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童庆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从哪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2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4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6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6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36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