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重新规范比较文学学科领域

发布时间:2017-03-19 19:10

  本文关键词:重新规范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认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长期不规范,未能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研究领域,这种失范引发了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认识上的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早期研究范围的人为收缩、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人为区分、美国学派比较研究的漫无边际以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无所不包。这也直接导致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绵延不断,而重新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领域、试图从研究范围这一角度出发来解决比较文学研究的危机与困惑,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比较文学 学科领域 学科危机 重新规范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比较文学虽然长期被当作一门正式学科 ,但其学科的正当性却不断受到学界的质疑。自从比较文学产生以来的 1 0 0多年中 ,这种强烈的质疑就从未间断过 ,以致形成了全世界比较文学研究几乎不断的“危机”。其学科地位常常处于摇摆不定的尴尬处境和迟疑不决的焦虑状态之中 ,学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1期

2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古岩;新世纪的文学批评是怎样的批评——当下文学批评的困惑与走向[J];当代文坛;2000年02期

4 曹顺庆;李卫涛;;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瓦韵青;试谈可比性的形式、实质及其组成部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晏红;论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实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吴兴明;跨类还是在分类系统中言说——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另一种陈述[J];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8 王祖龙;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走向[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刘人锋;;东方与西方:中西比较诗学的新拓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10 李卫华;;论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2 孙鸿亮;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杨晓林;叛逆与困惑[D];苏州大学;2005年

5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季桂起;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8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群;论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歌中的异国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永贵;哀怨起骚人[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王建浩;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清清;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本生因缘文学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尹季显;改编视野中安德列耶夫对师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海;开头几句话[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晏红,魏薇;“比较”的超越性与比较文学的可比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乐音;上海高校比较文学专业创设“博士沙龙”[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4 曾杰;试论比较文学的当代性[J];当代文坛;1992年01期

5 之戒;中国与世界:一个新视野的寻求——“90年代比较文学发展趋势青年学术研讨会述要[J];文艺争鸣;1994年04期

6 阿尔曼多·尼希!意,罗nI;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04期

7 黎跃进;学科意识的前沿性与开放性──评《新编比较文学教程》的文化视点[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4期

8 吴兴明,蒋晓莉;比较文学的跨世纪检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月刊;1999年11期

9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3期

10 冯文坤;谈谈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乐黛云;;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斐菲;告别“比较文学危机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浙江工业大学 刘圣鹏;比较文学:比什么?不比什么?[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谢天振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冲击与拓展: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小白;恢复对文学表达生命感受的信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郝岚;反思·辨析·前瞻[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程玉梅;比较文学的昨日与今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实习记者 青羽;从书本到田野:实现学科的视阈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钱志富;互赏机制的建立[N];文艺报;2008年

9 杨乃乔;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谭佳 刘颖;站在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D];北京大学;2008年

7 谢志超;爱默生、梭罗对《四书》的接受[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天;中西古典文献中的战争叙事[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会;中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比较文学理论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一弛;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生命意志的主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康萨依;比较文学潮流运动的历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韩冰;从文化角度比较研究艾伦·坡哥特小说与蒲松龄志怪小说[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商益措;从比较文学角度试论翻译得失问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徐玲;《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田宝梅;德莱塞的《金融家》与朱秀海的《乔家大院》商业伦理比较[D];山西大学;2008年

10 赵娟娟;翻译研究的比较文学视角[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重新规范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6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