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贝琼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5:06
【摘要】:贝琼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其作品诗、文、词、赋诸体兼备,质量俱臻上乘。在杨维桢“铁门”的众多弟子当中,贝琼是卓有成就的一位。本文主要以他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兼及其生平与思想心态。论文首先从家世、生平、交游诸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贝琼其人,确定了其生年为1312年,卒于1378或1379年,并落实了史料中所记载的贝琼“领乡荐”的具体年代,厘清了其生平经历及与杨维桢、张昌、邵氏父子诸人的交游情况。 论文将贝琼的文章创作划分为避乱吴越、两赴金陵和分教中都三个时期,在论述中凸显了三个时期之间的差异。这一差异在入明前后主要体现为表现力的退化和情感的收敛,反映了明初官方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干预。贝琼入明后的创作部分地顺从了统治者在文学领域的要求,预修《元史》的经历和太学儒师的身份认同使得他在思想产生了一些变化,阐圣辅教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文辞在他出仕明朝之后明显增加。最能够反映他在明初对统治者的迎合态度的,是其在明初所阐述的文章思想、对元末时期自己的思想、行为所持的批判态度,以及所表现出的“痛改前非”的决绝姿态。但是即便如此,他在中都凤阳创作的一些文章,仍然充满了对元末游宴生活的怀念之情,在那些文章里,贝琼曾经清雅细腻的文笔又复活了。 贝琼虽然曾追随杨维桢创作“瑰诡奇绝”的古乐府,但于瑰奇诗风之外,他更加欣赏的乃是以虞集、欧阳玄等人为代表的元代中期的“大雅之音”。究其原由,除了二人在个性性格、学养根基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因为贝琼曾经受到论诗较为传统持正的贡师泰之指点,后者是元末著名儒臣,在当时的吴越地区亦颇有影响力。概括贝琼论诗之要旨,就是于瑰奇之外,别尚大雅之音。这两个互有矛盾的倾向统一在贝琼的诗歌思想之中。作为其内在逻辑的,乃是对整个元诗成就的高度肯定。与其宗尚“大雅之音”一脉相承,贝琼论诗标举“性情之正”。在“性情之正”思想的束缚之下,贝琼一些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想象力及其所蕴情感的激烈程度,实不如乃师杨铁崖。 但是,诗人对于诗歌思想的论述与其创作实际,常有不尽相符的现象。在贝琼的诗歌中,亦有很多不符合“性情之正”的内容。贝琼诗歌的主题取向,集中在丧乱纪怀、隐逸志趣、离合悲欢三个方面。其诗歌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表现出对个体情感的关注、对自我的珍视和对个性的尊崇。贝琼诗歌的情感内容以自我为中心,呈现出私人化的趋势,体现了贝琼的诗歌创作已经融入了元末明初以杨维桢“铁崖体”为代表的吟咏情性、尊崇自我的文学潮流之中。作为处在中国诗歌史末段的元代晚期诗人,贝琼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显示出较多地师法和模仿前人的痕迹,但在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方面仍然不乏时代感和新意。贝琼的诗风尽力向平易流畅和瑰丽雄奇两端伸展,形成了较为宽阔的艺术空间,呈现出多变的风姿。 另外,贝琼的词、赋创作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赋以情为本,是在元中后期辞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创作;清江词与他的诗歌一样,主要亦以抒发隐逸情怀、感慨人生淹蹇为主,体现了贝琼视词与诗为一体,以诗为词的创作思想。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承接宋元余绪,保持了词体规矩不隳。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树基;洪武时期凤阳府的人口迁移[J];安徽史学;1997年03期

2 侯荣川;;王彝“文妖”说与明初文学批评[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3 郑克晟;元末的江南士人与社会[J];东南文化;1990年04期

4 陈建华;元末东南沿海城市文化特征初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5 陈建华;明初政治与吴中诗歌的感伤情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王晓骊;承前启后——明初词艺术特征综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李坚怀;贾中华;;贝琼文学批评刍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陈昌云;;元末明初江浙移民文人在凤阳的历史考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饶龙隼;明初诗文的走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陶慕宁;;论中国文学性描写的四种类型[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611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11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