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流变与日本的渊源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13 04:03
【摘要】: 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中日之间的文化交往可谓源远流长。在古代,日本一直都在积极地吸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是到了近代,情况才发生了改变。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理论家在学习西方,引入和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同时加入了日本的本土特色,引导着日本文学沿着与中国不同的道路发展。但不可否认,日本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到的资源优势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充当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在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时就不能忽视日本的“中间人”角色。 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情况做必要的梳理,并且将其置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学术交流的氛围中加以考察,分析其源起、发展、演变的轨迹,揭示其变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在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和体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日本文学思潮进行比较研究,探寻中日文学思潮在历史交往过程中的种种渊源关系,有利于认识日本对中国文学思潮的影响路径,拓宽中日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对今日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使纷繁驳杂的内容条理化,拟从四个方面展开来分析日本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渊源关系。第一章介绍日本作为西方文学思潮引进的“中介”及其作用。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国五四文学思潮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第三章分析中国浪漫主义思潮与日本的渊源关系。第四章分析中国现实主义思潮与日本的渊源关系。力图在横向和纵向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中日文学思潮的渊源关系作出新的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661352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家炎;;“五四”文学思潮探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季广茂;现状·生长·期待——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孙艳华;;日本浪漫主义对欧洲浪漫主义的摄取[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4 傅莹;外来文论的译介及其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从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译本谈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小森阳一,陈多友;全球地域化语境下的亚洲主义思考[J];开放时代;2005年05期
6 王元骧;文艺理论的现状与未来之我见[J];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张光芒;20世纪初中国启蒙文学思潮发生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权雅宁;;现代性反思与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研究[J];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03期
9 陶东风;跨学科文化研究对于文学理论的挑战[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10 曹顺庆;罗俊容;;中国文论话语[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661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61352.html